
双方球员在比赛中。
昨天(7月14日)的南京,通透明亮,蓝天白云下,一群奔跑的足球少年正在努力拼搏属于他们的“世界杯”。昨天上午,南京河西外国语学校苏宁U13梯队的小队员们迎来中国第一支大山里的彝族村小足球队。
南京河西外国语学校和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瓦吾小学在2015年就结下友谊,学校几乎每一年义卖的善款都通过大象小象公益组织定点资助,此次,瓦吾小学校长曲比史古带领18名三到五年级的孩子来到南京,特地到河西南外看望老朋友,给学校的校长和老师们佩戴上彝族特色彩带,与在这里学习训练的苏宁梯队的孩子们踢一场友谊赛,一圆大山孩子们的足球梦。河西南外常务副校长东群也将苏宁球队队旗和足球赠送给远道而来的朋友。
曲比史古是瓦吾小学校长,也是学校唯一一名公办老师,其他的老师大多是大学生志愿者,每个学期流动。他告诉记者,14年前他大学毕业到瓦吾小学工作时,那里只有4个孩子。“现在我们已经有7个班248名学生,很多孩子走山路上学要两个小时,就从家里带土豆和荞饼当午饭。”曲比史古说,他们的学校在海拔3000米的大山里,去县城要走3个多小时,这次到南京,一路走了36个小时。
瓦吾小学的孩子们太热爱足球了,五年级的吉牛木牛黝黑的皮肤、晶亮的双眸,满场追球。“我们学校今年有了自己的足球场,我们只要下课、休息就去踢球,我们的球队叫象宝足球队,好喜欢啊。”校长曲比史古自己也是狂热的足球爱好者,是县足球队成员,他的侄子曲比伍合成了象宝足球队的教练,18岁的小伙子今年刚刚高中毕业,就在学校里义务教孩子们踢球。
南京河西外国语学校是江苏省“名校办名队”的试点学校,苏宁U13-U17五支梯队在这里学习和训练。苏宁梯队技术总监刘平豫告诉记者,孩子们在河西南外这样的名校,不仅保证专业技术的训练,文化学习也一点没有落下。“每天7节文化课,下午3点之后足球训练,晚上7点到8点文化课自习,生活十分规律。”比赛中,河西南外的队员明显技战术娴熟,他们对于来自瓦吾小学的小伙伴们非常礼貌,过程中不仅仅在竞争,也在潜移默化地教授一些基本动作。为了保障孩子们高温下的安全,河西南外的两名校医始终在场边守候。
(来源:南京晨报 编辑/方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