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土豪拥有500亩土地,却被迫天天睡在田里……

2018年07月14日 09:10:43 | 来源:我苏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乡村是蜿蜒的田埂,散发着破土而出的气息

  乡村是黄昏里的炊烟,书写着市井乡情

  乡村是风中父母的呼唤,安放着有趣的童年

  每个离乡人的心中,都有专属的乡村记忆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

  越来越多的离乡游子愿意回归

  他们在田野挥洒汗水,与乡村共同成长

  这样的故事就发生在宿迁泗阳县卢集镇薛嘴村

  故事从2013年开始

  2013年,曾经走南闯北的薛家聪重新成为了一名农民,他在薛嘴村包了100亩土地种植桃树。那一年,他31岁,性格执拗,无所畏惧。

  桃林很美,位于成子湖东面,紧邻330省道,充满了勃勃生机,这是薛家聪为自己规划的一个梦。可是,他低估了农民的辛苦。那时起,他开始了平整土地、开挖沟渠、夜宿田间、与星星月亮为伴的生活。除此之外,他还要到县城上课、到外地做市场调研。

  他说,当初不顾家人反对,后来才知道农民多苦多累。可是他没有放弃。

  每年的桃花盛开,总能让他重新燃起希望。

  桃树需要三年才会挂果,收效太慢。2015年,薛家聪通过贷款,又承包了一些田地,开始种植稻麦、莲藕,养殖螃蟹。

  到了2016年,薛家聪共计承包近500亩土地,终于开始赚钱了。钱不多,不过三万块。

  可是,那是一种无人能体会的煎熬,是付出终于获得回报的自我认同。

  薛家聪预计,今年会赚30万元,以后会更好。

  2016年,是薛家聪人生的转折点,同样,也是薛嘴村的转折点。这一年,泗阳县卢集镇启动生态示范镇建设,保守、老旧的薛嘴村不得不开启蝶变之路。

  同年8月,薛家村村支部书记陈前超带着9名村干部,拿着村庄规划图,成为了村庄改革的“说客”。他们要说服村民支持、参与房屋改造、清理沟塘、管线建设等工作。

  可是,因循守旧的村民不了解,看不到未来,害怕改变。

  陈前超清晰的记得,当时,薛家聪是第一个签字支持村庄改造的人。他签字后的两个月,薛嘴村的第一栋旧房正式拆除,拉开了村庄变迁的序幕。

  到现在,薛嘴村已经对158户房屋进行了拆建翻建,对442户房屋进行了改造提升。

  如今,成子湖畔的薛嘴村成为了美丽的田园乡村。清澈的小河穿过村庄,一直到蜿蜒到村庄的三颗百年棠梨树前,整洁的楼房散落分布,圈住了一处乡村记忆广场。

  其中,这处乡村记忆广场是全村人的骄傲,也是刻意保留。

  黄色的土坯房矗立,茅草盖顶书写着它的历史,这是老一辈人不能忘记的茅草屋。环绕着它的,有平板车、磨盘、木船等老物件,这是过去生活的象征。

  在乡村记忆广场的旁边,有一处正在建设的房子,那是薛家聪的新家。明年4月,百亩桃花盛开,薛家聪就可以从田间住到新房中了。

  屋后有田园,屋的西面,是他在成子湖附近的百亩蟹塘,农民的生活也可以很诗意。

  农业大户薛家聪的梦想是从31岁开始的。他的故事告诉我们,梦想是不分年龄、不分职业的。尤其是,当乡村振兴的号角吹遍田野的时候,每个人都可以去做梦,去追梦、圆梦。

  值得一提的是,成子湖畔的薛嘴村是“十三五”期间省定经济薄弱村,但2017年,凭借着林果产业的带动,薛嘴村全面脱贫。我们知道,薛嘴村的故事,也在大江南北很多地方出现,它们将为更多的村庄带来变革的勇气。

  改革开放40年来,江苏农村改革波澜壮阔,创造了丰富的经验,为全国作出了重要贡献。站在新时代的新起点上,江苏将如何描绘“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展现鱼米之乡的“最靓颜值”?

  连日来,江苏新闻广播记者奔赴大江南北40多个乡村,切身感受山野田间的火热实践,他们的所见所记凝聚成9个故事,即日起,为您呈现。系列报道《希望的田野——乡村振兴看江苏》,让我们从故事里感受江苏大地的奋斗足音,看一看乡村振兴的江苏答卷!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