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七事变81周年 《抗日战争大事记图•印展》在江东门纪念馆开展

2018年07月06日 14:55:08 | 来源:我苏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7月7日是全民族抗战爆发81周年。7月6日,由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主办,南京大屠杀史与国际和平研究院、南京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史研究会、南京汉风书画院承办的《抗日战争大事记图•印展》在纪念馆2号展厅正式开展。展览选取抗日战争近百条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人物,采用历史图片配以文字说明和篆刻印谱的形式,回顾十四年艰苦卓绝的斗争历程,警示世人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

  开幕式:展览让观众更生动、形象地了解抗战历史

  九三学社江苏省委副主委、秘书长蒯建华,南京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史研究会会长、南京大学历史学院院长张生,南京汉风书画院行政院长、书法篆刻家俞子鉴,纪念馆馆长张建军,副馆长陈俊峰出席开幕式。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南开大学、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南京师范大学等院校的专家学者,以及部分书法篆刻家等也参加了活动。

  张建军馆长表示,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者制造七七事变,悍然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倡导的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展开了气壮山河的全国抗战,开辟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在这个值得纪念的日子,举办本次展览具有重要的历史与现实意义。

  蒯建华先生说,《抗日大事记图•印展》中的图是抗战时期历史照片,印则是篆刻印章艺术,“此次展览里的全部印章作品是由俞子鉴先生所创的,原来作品全称为《俞子鉴篆刻抗战大事记216方石印谱》。为了让观众更好的回顾抗战史,精选一百多方篆刻印章作品,将抗战历史照片和篆刻印章艺术配套联合在展出,现为全国首创。观众在观看展览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同时,又了解温习了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3700多年前的篆刻印章艺术。”

  自2014年起,俞子鉴先生开始用中国三千年前古老的篆刻艺术形式、取抗日战争胜利大事记词汇为题材创作216方石印,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俞子鉴先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艺术作品配上抗战历史照片,让观众深刻了解抗战历史,牢记历史、缅怀先烈,非常有意义。他说:“我的创作初衷是用艺术记录抗战历史。作为当代艺术家,我有义务、有责任创作正能量的作品,为历史记忆的传播做点贡献,回馈社会。”

  开幕式上,俞子鉴先生将其篆刻印谱长卷捐赠给纪念馆,张建军馆长为他颁发收藏证书。

  展览亮点:将历史图片与中国篆刻印章艺术作品联合展出

  《抗日战争大事记图•印展》首次将抗战百张历史照片和中国独有的篆刻印章艺术配套联合展出。展览共设置六个部分部分:日本对中国的侵略与罪行、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中国全民族抗战、反法西斯同盟形成与国际援华抗战、日本投降与对日本战犯的审判、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展现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的重大贡献、付出的巨大牺牲。

  展览所展示的百方篆刻印章作品全部由俞子鉴创作。俞子鉴先生创作的抗战大事记216方印谱,内容涵盖抗战时期的著名战役、历史事件,抗战歌曲、会议文告、爱国将士名字等,216方石印面主体篆刻约1700字左右,篆刻艺术形式采用朱文印和白文印,印章内字体有大篆、小篆、汉印文字体、秦汉朝代简书体、魏碑书体等。石印章规格尺寸2至6公分,大小不等,章型有正方形、长条形、圆形、椭圆形、半圆形等不同形状,石材取浙江青田石等石材。每方印章都附刻了边款,边款记录了相关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及内容概要,总计刻字2万4千字左右。边款字体得魏、晋碑刻之意,古朴自然。

  (来源: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周婕 编辑/贝茜)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