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学真闹心!“横跨”三个区,她却不知道该去哪上学?

2018年07月05日 19:20:37 | 来源:我苏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最近常州市民王先生很着急,因为截至7月2日,整个常州市的2018年小学新生报名工作基本结束,可王先生的女儿却没能报上名,而按照我国九年义务教育,必须要保障适龄儿童入学。那么,王先生的女儿为啥报不了名?又怎么才能正常入学呢?

  一家“横跨”三个区 孩子入学遭碰壁

  在电话中,记者得知,王先生家的情况比较特殊首先,他们一家三口目前居住在常州市武进区,而王先生的户口却在常州市天宁区,王先生妻子和女儿的户口又在常州市钟楼区,横跨三个辖区,但最终三个区的学校都不愿意接收他。

  在常州市武进区的一个安置房小区,记者见到了王先生,他说自己原籍溧阳,上世纪90年代因为升学,户口农转非迁到了常州市天宁区因为是集体户口,而自己本身也没有买房,因此女儿出生之后,一直没能落户直到快上幼儿园,王先生才把女儿的户口,跟随妻子落在了常州市钟楼区。随后,王先生在单位附近,也就是常州市武进区买了一套房子。

  “因为商品房贵,我们也没有那个经济能力,就买了一套安置房我们也希望安置房的房产证下来以后,过户之后,子女的户口能全部迁过来,没想到这一拖再拖,房产证始终不下来王先生告诉记者。

  今年6月底,常州市2018年小学新生报名工作正式启动,王先生拿着女儿的相关材料,到周边小学去报名,结果无一例外都遭到了拒绝。

  五六所学校,都说我们没有你的名额,你现在不属于我管辖之内,就是不可能上的。对此,王先生很无奈。

  安置房暂不能落户 上学“三区不管”

  没有学校接收,王先生心急如焚,随后他找到常州市武进区教育局,对方答复很明确,没有武进区的房产证小孩不能在当地报名。

  常州市武进区教育局工作人员表示,这是政策规定的,必须按照孩子监护人的房产证和户口所在地,来就近入学。你户口在天宁区,当然是找他们当地的教育局接收

  于是王先生找到自己户口所在的常州市天宁区教育局,对方答复:无房集体户口上不了学。之后,王先生又找到女儿户口所在的常州市钟楼区教育局,对方答复应该在小孩实际居住地就近入学。按照我们常州市的录取政策,要在实际居住地就近的学校读书嘛,对,他们的做法不对,如果说他们一直拒绝的话,你可以跟市教育局反映。常州市钟楼区教育局工作人员解释道。

  可常州市教育局的回复则让王先生大失所望。常州市教育局工作人员告诉王先生,那你现在打我电话,我也没有办法,因为教育是属地管理,你现在所在的区域是武进区教育局,那还只有武进教育局来解决这个问题

  媒体介入协调 武进区同意接收

  踢来踢去,这个球最终又回到了武进区教育局。可一直到7月4日,王先生女儿的入学问题还是没有得到解决。那到底王先生女儿应该到哪上学呢?

  记者在常州市教育局官网注意到,5月22日,当地教育局发布了2018年常州市区幼儿园、小学、初中学生入学指南,其中小学入学须知第4条:儿童户籍应与其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的常住户籍及合法固定住所保持一致。若不一致,以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的合法固定住所作为确定学区的主要依据。

  王先生在常州市武进区购买了安置房,有合法固定住所,当地村委会也出具了长期居住的证明,按照这点来说,常州市武进区教育局应该为其安排入学。然而,当记者陪同王先生来到武进区教育局时,却依然碰了壁。

  常州市武进区教育局基教科副科长朱红波解释说,根据我们武进区的入学政策 首先是确保武进区户籍人口子女的入读,那么如果有空余学位,我们区政府实施了一个积分入学政策,就是给予外来务工人口子女入学问题的解决,基本上是这样的两种状况。

  这位负责人强调,王先生这样的情况,应该回到小孩户籍所在地,也就是常州市钟楼区就读,武进区的小学拒绝他是没有问题的。根据我们的理解,也根据义务教育法的规定,应该是钟楼区安排入学,钟楼区来接收但他咨询了常州市教育局,常州市教育局说还是应该实际居住地,根据我们这边的政策,实际居住地就要双证齐全,就是你的户籍和房产必须保持一致。

  虽然武进区教育局明确表示,他们的入学政策和常州市区存在一定的区别,但考虑到王先生一家多年来一直居住在武进区,女儿幼儿园也是在武进区就读, 从人性化角度来说,小孩继续在附近读小学最合适。经过跟武进区教育局协商,最终,他们同意接收王先生的女儿入学。

  常州市武进区教育局基教科副科长表示,现在我们考虑到他实际居住在遥观镇,但是因为没有合法固定的房产证,也无法迁户口,所以我们就根据统配原则就近统配一下。像他这个情况,如果遥观中心小学学位已满或者是严重超额,那我们就实行就近统配的原则。

  至此,王先生女儿入学问题终于得到了圆满的解决。

  在记者协调下,王先生女儿上学的大问题终于解决了。在这里,也希望今后遇到类似情况,相关部门也能继续本着人性化的角度,多替家长和孩子考虑,而不是教条地遵守规章制度,毕竟,教育的一切是为了孩子。

  (来源: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钱进 编辑/李明莉)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