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引航船舶动态信息。
救生衣、电脑、海事地图等,是引航员随身携带的“标配”。
卢萍匆匆吃上两口饭,就得投入到紧张忙碌的工作中。
经过两个多小时的工作,卢萍成功将外轮引航出长江,稍作调整后,她还要为下一艘船舶引航。
引航船舶,各司其职,认真专注。
离开引航船舶,登上交通艇。
卢萍,是全国2300多名引航员中唯一一名女性。
坚毅的眼神、利落的动作、沉稳的气质,卢萍拥有让人一眼难忘的气质。站在船舶驾驶室里,她手持高频,快速下达一个个口令,引领万吨巨轮劈波斩浪。
在航运界,引航员是身处航海事业“金字塔塔尖”的高级复合型人才。技术要求高、培养周期长、工作强度大等因素,使得引航这一职业被视为“男性专属”。倔强的卢萍,偏要向这个领域发起挑战。
2000年,上海海事大学航海技术和国际航运管理专业史无前例地招收女性学生。在家人的支持下,卢萍毅然报名,并一路过关斩将,成为改革开放后全国首批18名航海专业女大学生之一。毕业那一年,决心“到船上闯一闯”的卢萍通过层层筛选,走进了长江引航中心。2013年,卢萍又通过竞聘上岗,来到长江引航中心太仓引航站。
“引航员被称为‘水上国门形象第一人’,登上外轮的那一刻,引航员行使的是国家主权,提供的是高质量的技术服务,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代表着中国人的形象。每一次,穿好引航员制服,登上船舶,升起引航旗,我都能感受到职业赋予自己的崇高的使命感和荣誉感。”卢萍如是说。
从事引航工作15年,卢萍尝遍各种滋味。但最让她难忘的还是其中的“甜味”:成功引领船舶靠港的成就感;被外轮船长夸奖时的喜悦感;还有将长江沿线风景介绍给外籍船员的自豪感……
卢萍说:“我个人是渺小的,但引航员是了不起的,引航是值得骄傲的工作,我乐在其中。”
(来源:新华日报;编辑/张闻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