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全国武装的弟兄们,抗战的一天来到了……”抗战时期,一首震撼人心的战歌《大刀进行曲》迅速在祖国大江南北传唱。这首歌的词曲作者是常熟籍革命音乐家麦新。7月2日晚,由内蒙古开鲁县乌兰牧骑倾情打造的原创话剧《大刀进行曲》在常熟大剧院进行惠演,近千位常熟各界代表观看了演出。
麦新“回家”,带回了革命音乐之魂
祖籍常熟的麦新,原名孙培元,受姐姐弹钢琴的熏陶,从小爱好音乐。1935年,在“一二九”运动的影响下,麦新在上海先后参加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音乐小组领导的业余合唱团和中国歌曲作者协会,与进步音乐家吕骥、冼星海一起探讨音乐创作,从此义无反顾地投入以音乐为武器争取民族解放的救亡之路。1946年受周恩来委派,麦新从延安到开鲁县开展革命工作;1947年6月6日,麦新等同志在去往工作地开会的途中,壮烈牺牲,年仅33岁。
话剧《大刀进行曲》以1937年至1947年的历史为时代背景,讲述了麦新在上海、延安、开鲁,同吕骥、冼星海等革命音乐家用音乐团结群众,激励全国同胞奋勇杀敌的光辉短暂的一生。
“大刀进行曲听着心潮澎湃、鼓舞人心,音乐在麦新的笔下,成了抗战杀敌的刀枪。” 带着女儿前来观看演出的常熟新市民邹正宇表示,知道词曲作者麦新是常熟人,但对于他的生平却不是很了解。这次,通过乌兰牧骑草原红色文艺轻骑兵的精彩演绎,真实还原了青年麦新团结同胞、带领工友、各族群众与外来侵略者和反动势力进行顽强斗争,以音乐报国的精神投身革命、献身祖国的故事,“这次乌兰牧骑来常熟演出《大刀进行曲》,既是带着麦新‘回家’,也是给家乡人民带回了麦新的革命音乐之魂。”
寻访创作足迹,“大刀精神”决不能被忘却
“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途上,‘大刀精神’决不能被忘却。”观众席上,一位老者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他是常熟地方革命史专家、原常熟市档案局局长沈秋农先生。2005年,他带领征集组前往上海、开鲁等地,寻访麦新档案。
演出开始前,沈秋农向记者讲述了寻访中获取的一些故事。他说,《大刀进行曲》写成后,麦新亲自指挥首次演唱,引起了广大民众的强烈共鸣,很快在社会上流传开了。寻访中,据麦新好友、解放后任上海电影局局长的孟波回忆,“八・一三”事变前五天的8月8日,麦新在上海文庙举行的国民救亡歌咏会上,再次指挥干余名群众歌唱《大刀进行曲》,群情激奋,麦新把指挥棒挥断了,就爬到高处攥起拳头继续指挥。”群众唱到激情处,把原曲的第一句唱的有点离谱了,但却显得更勇猛刚劲有力,麦新听后,立即作了修改。不久,《大刀进行曲》经田汉帮助,被百代唱片公司录制成唱片发行,广为传唱,成为了抗战时期家喻户晓的一支名歌。
红色遇红色,旗帜更飞扬
舞台上,当一幅幅抗日战争画卷被展开,尤其当演员们齐声高唱《大刀进行曲》时,全场掌声雷动。
开鲁县乌兰牧骑团长史文山表示,他们原计划在江西省艺术中心大剧院、华东交大、常州凤凰谷剧院、井冈山剧院进行4场巡演,但是在常熟市文化部门及常熟爱心企业家王金良的盛情邀请下,征得上级同意,特意来到了麦新的故乡常熟。史团长还特意为麦新“回家”创作了一首新诗《魂归》,诗中写到:“71个春秋,你是否还记得,久别的乡音。塞外小城,一群追梦的人,沿着你的足迹,伴你省亲……圆你归乡梦,还你游子魂。代代相传大刀曲,惊天泣鬼神。”他说,常熟既是麦新的故乡,也是红色革命基地,红色轻骑兵在红色革命基地出演红色题材话剧,是一次意义深远的红色文化交流、红色精神的传承和弘扬。
“通过此次演出,草原红色文艺轻骑兵的旗帜与沙家浜的红色旗帜交相辉映、水乳交融,草原儿女和水乡人民的情谊也变得更加深长。”常熟市民俞振玉感慨道, 红色遇红色,旗帜更飞扬,我们要在《大刀进行曲》精神的鼓舞下,团结一心,共创祖国繁荣。
(来源:引力播 编辑/吴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