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门刷脸、PM2.5超标就自动喷淋,看建筑工地玩转“高科技”

2018年07月03日 20:25:45 | 来源:现代快报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噪音:67.7dB,PM2.5:98.2ug/m3,PM10:110.3ug/m3……”7月3日上午11点18分,在位于马台街与童家巷西延交叉的南京市青少年宫迁建项目工地,门口的扬尘、噪音在线监测系统显示着实时数据,项目工地相关人士介绍说,一旦出现扬尘超标,工地上安装的喷淋系统就自动启动,喷水降尘。

  记者了解到,监控系统仅仅是智慧工地的一个小版块,青少年宫项目是南京市城建集团正在研发的智慧建设管理平台应用试点之一。当天,南京市城建集团邀请专家对该平台阶段性成果进行评审,一些专家也提出了相关建议。

  △扬尘、噪音监测系统

  “互联网+建筑大数据”,打造高科技的智慧工地

  一提到建筑工地,很多人会想到尘土飞扬、机器轰鸣的场景,可现在的建筑工地已经看不到这样的场景了,越来越多的智能应用和高科技已经在工地上应用了。早在2016年起,南京市城建集团就开始在高淳区试点智慧工地建设,并积极推进智慧建设平台的研发工作。据智能建设管理平台项目组相关人士介绍,经过一系列探索后,市城建集团正式启动了智慧建设管理平台的研发,该平台立足于“互联网+建筑大数据”的服务模式,采用云计算、大数据和物联网等技术,对项目进行全方位、立体化的实施监管,并根据实际做出智能响应。

  在南京市青少年宫迁建项目工地上,记者看到,这里如果有人员进入,首先就要进行人脸识别,确定属于系统内人员才可以通过闸机进入。在门口的一块显示器上,就实时更新着进入工地的人员情况,包括木工组、基坑组、管理人员等不同工种的进入总人数等。

  △监控画面

  工地的视频监控室内,大电视屏上分屏显示着工地实景、局部场景,以及工程项目的整体信息。“现在项目进行打桩和地下室施工阶段,通过大屏可以看到施工现场的实时作业场景。”市城建集团智慧建设管理平台管理人员洪丙榕介绍说,该项目已经接入7路视频监控系统,同时还包括扬尘监控、噪音监控、违禁车辆抓拍、人员职责在线、系统预警等10多项功能,都已经在这里进行试点。

  记者在现场看到,一辆混凝土搅拌车临出门前,停在门口冲水。“根据要求车辆出去必须冲洗,不能把泥土带出去,进来之前也会登记拍摄。”洪丙榕说,这些都是按照规章制度进行操作,一旦出现违规行为,监控系统就会监测到这一情况。

  △喷淋系统正在喷水

  南京两个项目在试点,已产生12万多条扬尘噪音实时记录

  “比如平台上的视频观测子功能,通过手机APP可以看到工地不同方位的实时场景,一旦发现问题,可以直接在平台上进行录屏,然后形成报告直接报送相关部门或者建设单位。”智慧建设管理平台项目的相关人士介绍说,平台的手机APP还可以对施工扬尘、噪音等现场环境数据进行分析,然后向平台专家推送预警和警报讯息,提醒现场及时整改。

  △工作人员在查看监控平台

  上述人士说,视频可以对现场违规违章行为进行管控,包括工人进入工地没有戴安全帽,也能监测到这一情况。而通过开放接口,手机APP还可以连接工地智慧安全系统,并对其运行情况进行跟踪简册,对于系统设立的待办事项,也会及时提醒和处理。

  据介绍,现在这个平台已经在南京市青少年宫、红山路快速化改造这两个项目中试点,实现了多个功能的接入,目前环境监测系统已经收集到扬尘噪音数据12万多条,预警信息2.4万多条。

  评审会上,专家对目前平台取得的阶段性成果进行了肯定,同时也提出不少建设性的建议,希望改善更多功能。项目组相关人士表示,未来,智慧建设管理平台还将持续研发更多新的应用,从而实现法律法规检索、视频图像自动识别、安全与质量重大风险源工序在线检测与管控,还有智能机器人辅助管理等功能,加强数据分析和共享,为城市管理者提供更多决策参考。

  (来源/现代快报 编辑/李娴)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