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壳就“上岗”!扬州20多万“鸭小兵”在万亩稻田捉虫除草

2018年07月02日 21:20:31 | 来源:扬州发布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7月2日在扬州江都小纪镇,退休专家顾克礼的50多亩水稻田里,900只“鸭小兵”正式“上岗”。记者从市农委农技推广站了解到,近年来这种“稻鸭共作”的模式在扬州发展迅速,今年面积已达2万亩,比去年翻了一番。

  农技推广站站长谢成林介绍,“稻鸭共作”的模式,一般一亩稻田放养12-15只鸭子。以此计算,扬州2万亩“稻鸭共作”的稻田有24-30万只鸭子。

  刚出壳一天,“鸭小兵”就在稻田“上岗”

  顾克礼说,900只“鸭小兵”,非常活跃,“一进入稻田,就四处游窜,寻觅小虫子吃。看它们生龙活虎的样子,很难想象才刚刚出壳一天。”

  其实,家鸭跟野鸭一样,雏鸟是早成雏。也就是说,它们一出生就浑身长满绒毛,不需要母鸭教导,天生就有游泳和觅食的本领。

  小鸭子的食物主要是稻田中的小虫和嫩草。这个季节,气温较高,水稻田的虫子多。这些虫子,既有“土著害虫”如潜叶蝇,也有迁徙害虫如稻飞虱等。

  顾克礼介绍,雏鸭身躯小,动作灵活,稻田中虫子很难逃脱,小鸭子们还会互相通气,哪里虫子多,就一起拥到哪里,“900只‘鸭小兵’,在稻田活脱脱的就是一支‘灭虫大军’,而没有了虫子,水稻病虫害也就轻了许多。”

  “鸭小兵”将在稻田“当差”2个月

  因为放入稻田的是雏鸭,老的杂草并不适宜它们的胃口。不过,随着“鸭小兵”一天天长大,即使是老草,最后也被它们一扫而光,“这两年我每天都放养一批鸭子到稻田,鸭子长大后,想到稻田里找杂草都不容易找得到。”

  当然,也并不是所有的草鸭子都会吃,如包括水稻在内的禾本科植物的叶子和茎秆,它们就不爱吃,而这也正是能在稻田中养鸭的原因。

  顾克礼说,900只鸭子将在稻田“当差”2个月左右,“通常,水稻进入抽穗灌浆期时,就要把鸭子收上来了。因为鸭子是吃稻谷的,而且食量比较大。”

  扬州“稻鸭共作”模式已有2万亩

  “稻鸭共作”模式下种出的水稻,品质好,安全性高,越来越受到市场认可。同时,在稻田中长大的鸭子,因为是一直是散养状态,肉质更有弹性,口感也更香,市场卖价也高。

  “前两年的鸭子,上市一个星期就卖光了,根本不够卖,最远卖到过广东。”顾克礼说,“买稻田里养鸭子的,很多都是回头客。”

  谢成林介绍,随着农业结构调整,扬州“稻鸭共作”、“稻虾工作”等稻田种养模式得到了迅速发展,“今年,扬州‘稻鸭共作’的面积有2万亩。”

  谢成林建议,“稻鸭共作”模式下,一亩稻田一般放养12-15只鸭子,“鸭子放得太多,对水稻就会产生一定的损伤,从而影响水稻产量。”

       (来源:扬州发布 编辑/童婷婷)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