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首部英模儿童文学 这本江苏作家的书入选2017年“优秀儿童文学出版工程”

2018年06月30日 22:14:33 | 来源:我苏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我苏网专稿(记者/周诗婕)

  《水自无言》里自尊向上的哑巴,《飞翔,哪怕翅膀断了心》里浴火重生的李野,《小证人》里抱诚守真的冬青……作为儿童文学里一棵独立生长的树,多年来,江苏作家韩青辰笔耕不辍地用深入现实的文字致敬与守望着童心,揽获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冰心儿童文学奖等多个大奖。

  近日,韩青辰再度斩获佳绩。今年6月1日,中宣部出版局宣布:韩青辰新作《因为爸爸》入选2017年“优秀儿童文学出版工程”。而此前,这本书已经一举拿下2017年度“中国好书”、“大众喜爱的50种图书”等多项荣誉。你是否也曾在书店橱窗与这本“中国好书”不期而遇,在手不释卷中珍存着源于文字的感动?一起走近韩青辰,聆听这本柔软的英雄书。  

  韩青辰(右)与《因为爸爸》责任编辑陈文瑛(左)接受荔枝新闻记者专访

  纸上执勤:一名警察作家的天性与职责

  及膝红裙、齐肩长发——很难想象这位温柔知性的女作家背后的另一身份是警察。从警23年,无数人问过她一个问题——“你是警察为什么写儿童文学?”她回答得坚定铿锵,“警察给了我写作越来越明确的责任与使命,因为我是警察我才写儿童文学。从警多年,我发现每个罪犯都有一个问题童年,于是我有了一个想法,假如这些人在童年阅读了所需要的儿童文学,他的痛苦被及时医治了,那么他的生命最终绝不会丧失”。这些年,韩青辰的笔下聚焦过流浪、犯罪、被拐、行乞等各种边缘的生命,她渴望通过这种特殊的“纸上执勤”,“穷尽所能地告诉读者,尽可能地绕开幽暗、险滩、陷阱,尽可能地阳光、安宁、美好”。

  《因为爸爸》也是这份责任与使命的出口。它以十多位英模事迹叠加着色,主要原型之一即是因积劳成疾倒在审讯台上脑溢血而去的靖江市公安局张金文。张金文的逝去带走的是一个家庭过早崩塌的完整和一个十岁孩童眼眸里过早被吞噬的快乐与童趣。在张金文的葬礼上第一次遇见可爱懵懂、只懂得向妈妈发问“爸爸什么时候回家”的果果,韩青辰发愿要写下英雄遗孤为整个社会背负的沉重,她要写一本英雄书,“对得起孤儿寡母的眼泪和墙上的英烈精神”。

  难度写作:游弋于真实与虚构、厚重与童趣之间

  然而,创作一本好看的英雄书并不容易。在儿童文学轻盈天真的想象之域,这样的英雄祭太重太重:市面上的同类作品还停留在上个世纪的《英雄雨来》和《小兵张嘎》;而提起英雄,这个年代的读者也总会产生拒绝被洗脑的条件反射。

  酝酿三年后,韩青辰才最终提笔。作家最难的就是写现实,但韩青辰决定与现实死磕。她的案头摆放着两本厚厚的采访本;从10岁到17岁,韩青辰见证并参与着果果的整个青春期。然而,初稿洋洋洒洒11万字,太过滞重的现实却让韩青辰毅然决定放弃重写。“如果我没有那么爱他们,只是简简单单写小说,也许我能写得更洒脱”。在真实与虚构之间,她写得毕恭毕敬。她试着在现实拼成的细节中想象,并最终让那些妥帖而诗意的画面成为小说最富于情感的肌理。

  厚重与童趣也是始终系于韩青辰心头的“难度”。“英雄是重的,但我试着把爸爸(英雄)藏着写。孩子们都喜欢玩捉迷藏,我藏了很多重门,直到最后,读者才跟妈妈和果果一起看清了门后面的爸爸,原来他是英雄,他曾那样崇高而无私地活着”。不过,成稿后的18万字和执拗的英雄情结还是让苏少社的责任编辑陈文瑛发怵。在一篇《我和作家是“仇人”》的编辑手记中,她回忆着与韩青辰因出版《因为爸爸》而相爱相杀的岁月:等待7年,从18万字删改到13万字,直到韩青辰成为编辑部的“编外员工”——这本柔软的英雄书里蕴藏着两位文字工作者都无比珍惜的“纯度”与“难度”。

  呼唤归位:一个好爸爸抵得上所有的未成年人保护法

  除了写下英雄的壮烈与伟大,《因为爸爸》还有更大的愿景——呼吁现实生活中爸爸的归位。“在英烈父子周围,我设计了这个时代爸爸们的各种时髦病症——也是生活实况,我想写出孩子们心底的最大困境,爸爸的普遍缺位”。

  韩青辰动情地回忆,“爸爸的责任感和公益心是我人生最初的理想国。但小时候爸爸总在城里,我很想他。爸爸走后,我写过长篇散文《每天都在失去你》,我还想写本童年拥有爸爸的幸福书”。然而她痛心地发现,“如今爸爸缺位的现实比我们小时候还要严重。女儿读高中的时候,班上20个同学只有三位家庭健全,多数单亲”。更令她担忧的是,“多年采访,我发现几乎所有的问题少年几乎都有一个问题爸爸”。

  “什么是爸爸,爸爸在孩子成长中的责任与重要性,什么样的爸爸是好爸爸,我在字里行间呼求爸爸与爸爸精神的回归”。韩青辰用生动的文学之笔诠释着她对爸爸们的寄望,“一个好爸爸抵得上所有的未成年人保护法,甚至还要多得多”。

  文学之光:书是可以永远随身携带的爸爸妈妈

  不过,韩青辰也明白,孩子成长中父母的缺位常常出于无奈。但她始终觉得,好书是孩子成长中最好的引导。“所有的生命都有先天的饱满与残缺;然而只要给予合适的营养,一定能长得又快又高——书是我们精神上永远可以携带的爸爸妈妈”。韩青辰常常把文学比作光,“我想努力到孩子们软弱、幽暗的心灵里去做光”,“假如将英雄之光栽种到孩子们心上,那么英雄不仅会复活和永生,重要的是孩子们被光照过的生命也一定不同凡响”。

  文学不仅照亮着软弱、幽暗的心灵,也悄然改变着阅读者观照世界的态度。曾经沉溺于悲痛的果果妈妈如今也像丈夫张金文一样践行着“为民”的责任;而已经考上警校的果果也在读完书后认真写道,“我想我会沿着父亲英雄的足迹越走越长,我相信每一个英烈墙上的公安英烈子女都是这样”。

  《因为爸爸》的英雄之光正在照亮着无数翻阅书页的心灵。然而,每一年,全国仍旧有360多位公安英烈为了和平与安宁献出年轻而宝贵的生命,韩青辰的英雄书写不会结束。她坦言会继续写下去,也希望“英雄的流血牺牲以及英烈遗孤的艰难成长,早日成为书上的传奇与故事”。

  点击阅读:记者与韩青辰对话实录>>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