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苏网讯 江苏省于1986年进入老龄化社会,比全国早13年,是全国较早进入老龄化的省份,也是老龄化程度相对较高的省份。江苏省统计局对苏州、南通、徐州市区及贾汪区、新沂市、如东县等地多家民办养老机构进行乐专题调研,结果显示,江苏各级政府引导、扶持力度大,民办养老机构发展较快,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亟待完善解决。
现状: 江苏老龄人口的四大特点“大、快、长、高”
与以往相比,我省老龄人口呈现出四个显著特点。江苏省统计局专项调查处副处长纪长征告诉记者:“一是比重大。2017年底,全省60周岁以上老年常住人口达到1623.02万人,占人口的20.20%,高于全国2.9个百分点。二是增速快。从2010年到2017年,全省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增加了365万人,平均每年净增近52万人。三是寿龄长。到2016年底,全省80周岁以上老年户籍人口达到269万人,占老年人口的15.65%,高于全国4.65个百分点。四是空巢比例高。我省空巢老人占全省老年人口的52%,高于全国0.7个百分点。”
痛点一:养老服务供求矛盾明显突出
2016年末,我省共有各类养老床位62万张,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超过36张,这一比例远低于发达国家50‰至70‰的平均水平。总体上看,养老和卫生资源的结合还不够紧密,进入民办养老机构的医疗卫生资源不足,民办养老院想升格为护理院比较难。因为民办养老院里面没有医疗设施。进入医保定点范围的民办养老机构偏少。护理型床位紧缺,仅占养老机构床位总数的37.1%。纪长征介绍:“我们在苏州调研时就发现,高龄老人最需要的护理服务集中在设施较好的公办机构,不少地方存在无证经营的现象,原因是民政部门给民办养老机构进行核名之前不需前置审批,养老机构已经开办起来了想要办齐证件,必须要有消防、环保和餐饮的审批通过意见,一旦消防等不达标,就形成了养老机构无证经营的局面。而一旦取缔这些养老机构,已经入院的老人又涉及到转移、安置,无处接收的难题,于是陷入两难。服务功能比较单一,难以满足老年人多样化需求。”
痛点二:设施陈旧运营成本高
因为土地、规费、贷款、购买服务等政府配套措施未跟上,社会资本积极性受打击,好的民办养老院不敢加大投资力度,不能积极改善环境。通过调研发现,苏南大部分民办养老院已经转型为护养院,医疗设备及医护人员都比较到位;苏中大部分民办养老院处于发展期,总体发展不错;苏北大部分民办养老院还处于起步阶段,经费存在缺口,经费都投入了公办的养老院了。医疗设施不到位,硬件设施较差。
痛点三:护工素质普遍不高
通过调研发现,几乎所有的民办养老机构护理人员都存在着年龄老化、文化层次低、专业水平不足、性别比例失调、工作满意度不高的问题。由于工资低,外加工作又累又脏,所以大部分民办养老机构的护理人员都是从周边农村或下岗职工中招收的40、50岁的人员,甚至还有一些60岁以上人员,为老人提供的服务也仅限于做饭,喂饭、洗衣、清洁等低附加值的工作,老人的心理慰藉和生活质量得不到保障,专业医护人员的缺乏也使得入住老人生病不能得到及时发现、及时就治。
建议:改按“床头”为按“人头”发补贴
纪长征介绍,目前当地政府部门对民办养老机构的补贴主要是补“床头”,而不是补“人头”。可是很多时候,明明“床”已空了好久的,但只要床在那儿了,补贴照拿。如果变为按“人头”补贴,也许会减少“吃空饷的问题”。为此,他们在这份调研报告中建议,今后可否不再对新建或改建的养老院给予补贴,而是根据符合资格且入住养老机构的老人数量给予养老机构相应的补贴,并提高补贴标准,以鼓励养老机构收留更多老人。
江苏应加快建设更多的专业化民办特色养老院
纪长征介绍,调研中他们发现,我省一些民办养老院正在行车给自己的特色。比如,苏州新区兴卫护理院加强对临终老人关怀,每日查房拥抱问好,比子女还好,老人很高兴。在老人临终后,护理院还会交给老人子女一个“葬包”(老人相关遗物);南通如东县栟茶阳光福利院扩大爱心范围,除了保障当地“五保老人”,还专门对宗教信仰老人提供临终关怀,秉承着让老人“事能知足心常泰,人到无求品自高”的境界,在苏、沪地区反响良好;徐州云龙区九如城康养中心拥有多种专业康复器械及设施,房间面积宽敞,功能科室完善,适老设施齐全。成立老年大学,为入住长者提供书画、音乐艺术交流平台,实现文化康养,好多老人入住后都不愿意回家。因此, 调研报告认为,应围绕民办养老院运营管理、生活服务、健康服务、社会工作服务、安全管理等五个方面,全面开展民办养老院服务质量大提升工程,建设更多质量有保证、服务有标准、人员有专长的专业化民办特色养老院。
(来源:江苏新闻广播/孙茂强 编辑/梁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