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读|关于南京中考志愿填报,你必须要知道的几件事

2018年06月27日 17:02:31 | 来源:我苏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我苏网专稿(记者/沐梓)

  今天下午,南京市中考成绩出炉,目前全市考生位次已根据中考总分和排序规则确定(附各分数段统计表)

  据南京市教育局统计,2018年南京市报名参加中考的初中毕业生有46001人,比2017年减少986人,全市中考总平均分为517.5分。南京市中考招生网上志愿填报工作将于7月1日至7月2日展开。

  今年,南京市中考招生将首次采用“统招生实行平行志愿”的录取方式,对于南京中考生和家长来说,第一次接触“平行志愿”,不免紧张。针对考生及家长普遍关心的问题,我苏网记者梳理了以下几点注意事项:

  今年,南京各高中增招了吗?

  6月上旬,《2018南京市中考指南》发布,今年南京市高中阶段学校计划招生总人数为47717人,其中普通高中计划招生25511人(科技和学科特长生招生共计479人,提前批次招生10406人,第一批次招生9423人,第二批次招生5206人)。

  我苏网记者对比了部分高中2018年和2017年招生计划(招生计划以各高中校当年实际公布信息为准,各校排名不按批次划分):

  以上述部分高中为例,除极少数高中招生计划人数减少外,其余各高中均在2018年增加招生名额

  填报志愿时,除了成绩和位次,还要考虑什么?

  第一,遵循“三原则”、参考“三要素”

  南京市招生办主任钱汉平为考生及家长归纳了中考志愿填报的“三原则”:“实力相称原则”、“理性原则”和“全程性原则”;同时,钱汉平建议考生及家长在已知成绩和位次后,综合考量“三因素”:全市中考成绩排名、不同批次学校招生计划以及考生心仪学校近三年的招录情况,实事求是地从高到低选填志愿,不要轻信不实宣传和承诺,也不要盲目攀高。

  第二,“知己知彼”最关键

  在6月23日举办的“2018南京中招咨询会”现场,我苏网记者走访了各高中咨询点,采访了部分学校招生负责人以及正在现场咨询的考生及家长。从采访中,记者发现目前考生和家长在填报志愿的过程中,往往更看重成绩、排名和名校,而忽视了考生与学校的适配性问题,在选择学校时容易进入一种盲目追求名校的误区。

  针对这一现象,南京市田家炳高级中学舒校长在接受我苏网记者采访时表示考生及家长在填报志愿和选择学校时要遵循“知己知彼”的原则,不可盲目冲高。

  所谓“知己”,即要求考生及家长关注考生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特长优势以及发展潜力。

  所谓“知彼”,即考虑考生与学校的适配性问题。以南京为例,南京市高中可归为三类:自主型高中,城市高中及县中模式。自主型高中重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给予学生更多自由发展空间;城市高中则更加遵循高考规律;而县中模式则偏向于通过高强度学习来提升学生成绩。

  南京市第十三中学一位老师建议考生和家长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寻找适合考生的学校:第一,研读政策,实地考察,了解学校的校园环境、硬件设施;第二,通过咨询会和校园开放日活动,了解学校的治学理念、师资队伍、教师素养和办学成果。

  记者从“2018南京中招咨询会”上获悉,从今天(27日)至7月2日,南京市第一中学、中华中学、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等一批高中都将在校本部举行校园开放日及中考志愿填报咨询开放日活动。建议考生及家长在填报志愿前,可以到举办开放日活动的高中“走一趟”,了解不同高中的教学模式和特点,综合考虑考生的性格、兴趣、特长和发展潜力,选择更适配的高中进行志愿填报。

  相比于传统志愿,“平行志愿”哪里不一样?    

  投档原则和志愿设置不同

  平行志愿按照“成绩优先,遵循志愿”的原则进行投档录取。所有考生均首先按照总分从高分到低分进行排序,对分数高的考生先进行投档。另外,平行志愿可填报志愿学校数量多于传统志愿。相对于传统志愿,平行志愿的填报风险将会有所降低,能适当缓解高分落榜的现象。

  同分考生投档原则“有规可依”

  如果考生总分相同,在平行志愿投档过程中,首先会根据考生的综合素质评价结果排序依次投档;若综合素质评价结果排序仍然相同,则根据语文、数学、英语三门学科总分排序,从高分到低分依次投档;若再出现语文、数学、英语三门学科总分相同的情况,则根据语文、数学两门学科总分排序,从高分到低分依次投档。

  想了解更多关于南京中考志愿填报的信息吗?考生家长可戳↓↓↓专题链接,我苏网已备好满满的“干货”,等你们一键领取!

  “干货”入口:“中考支招 2018南京中考政策全解读”

  最后,预祝各位考生都能被心仪的高中录取!!!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