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你要振作起来,好好学习,将来才会有出息。”6月17日,在端午节的前一天傍晚,家住人民路的许奶奶特意骑着电动车,来到城北小区因病致贫的戚海俊家,给他家送去了牛奶等营养品,并将300元钱塞到戚海俊女儿手中。每年逢年过节,登门看望,送钱送物资助特困孩子,许奶奶已持续做了6年,更难能可贵的是,她和老伴都没有退休金,她助学做公益的钱全来自子女们的支持。
△许奶奶搂住戚海俊的女儿嘘寒问暖。
登门看望贫苦孩子
“戚海俊的女儿今年11岁,自身条件不错,乖巧懂事,可惜她父亲得了尿毒症,母亲又离家出走,家里经济十分困难。”在去戚海俊家的路上,许奶奶向记者介绍着他家的情况。戚海俊今年37岁,老家在阜宁,十多年前来到盐城结婚成家,婚后戚海俊从事窗帘安装工作,妻子在一家服装厂做缝纫工,四五年前他们在城北小区贷款购房,但不幸的是,2015年秋天,戚海俊被确诊患上了尿毒症,高昂的治疗费用很快让这个原本幸福的家庭陷入困境,戚海俊妻子承受不了巨大的压力,离开了这个家。“现在孩子非常想妈妈,经常哭泣。”许奶奶放心不下孩子,要去看望。
一进门,许奶奶将精心挑选的一大袋零食和营养品递给戚海俊女儿,拉住孩子的手嘘寒问暖。看着戚海俊家空空的冰箱、桌上简单的饭菜,许奶奶不舍地搂着孩子,塞给她300元钱,“拿去买点好吃的。”临走时,许奶奶与孩子约定,“今年暑假到奶奶家住几天,奶奶带你出去玩玩,散散心。”自从2016年底得知戚海俊的情况后,许奶奶就决定资助孩子上学,每年都要登门看望,送钱送物。
△许奶奶在东台心连心志愿者协会查看资料,了解贫困孩子情况。
拿出子女给的孝敬钱做公益
老家南洋镇的许奶奶今年71岁,她和老伴都没有退休金,靠子女们给的孝敬钱当生活费用。“子女们条件都不错,他们给的钱我用不了那么多,就把剩下的拿出来帮助别人。”许奶奶说,她和老伴年纪大了,需要用钱的地方不多,以前都是把剩下的钱存起来,五六年前,她从《盐城晚报》上看到青墩中学有一对龙凤胎孤儿,十分同情,打电话到学校核实情况后,特意请人送去两箱衣服,并在箱子里写了张纸条,留下自己的号码,关照孩子好好读书,以后有什么困难可以找她。
那年过年,许奶奶将两个孩子接到自己家里,“我的儿子们看到这对龙凤胎都抢着给压岁钱。”许奶奶笑着说,儿子们知道她助学做公益,也十分支持。从那以后,许奶奶的公益之路越走越广,当她得知滨海有孤儿三姐弟,跟着奶奶生活,经济十分困难后,到滨海去看望,现场资助1000元,并将姐姐接到盐城来,安置在自己家中,照料她的生活学习,她仍经常资助留在滨海的两姐弟。此外,许奶奶还曾为亭湖区方向小学捐资修路,方便孩子们上学放学。
助学做公益得到全家支持
“每次我打电话给儿子,告诉他我又资助了一个孩子,儿子也会替我高兴。”许奶奶说,她平常喜欢看报,贫困孩子的信息基本都是从报纸上获悉的。
“有一次我在报纸上看到盐都区冈中街道有一个孤儿,想资助,但可惜没有找到这孩子的联系方式。”许奶奶拿出自己收藏的报纸惋惜地说。近段时间她从报纸上获悉东台心连心志愿者协会开展的公益项目中,助学项目很有特色,与记者联系,希望能去看一看,对接资助。本月初,在记者的陪同下,许奶奶来到该协会办公室,在观看了该协会助学主题纪实视频后,许奶奶当场决定对接东台新曹镇花舍村的孤儿小韦同学。按照协会规定,每年资助小韦同学1000元助学金。许奶奶现场与孩子的奶奶通了电话,并关照有什么困难可以随时联系她。
“自从知道我助学做公益后,3个儿子都很支持,每次回来除了给我留下零用钱,还关照我‘把公益做好了。’”许奶奶开心地说,“其实我儿子也在捐资助学,他们做得比我大,只是他们不肯宣扬,也叫我不宣扬,报道中不要写我的名字。”
因为老两口没有退休金,有时候许奶奶的老伴会表现出担忧,叫她别把钱全拿去做公益,但每次许奶奶都会劝导“有儿子们支撑,你担心啥?”现在老伴也会默默支持。“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我还想资助几个家庭困难、素质好的孩子。”许奶奶说。
(来源:盐阜大众报 编辑/童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