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是吃荔枝的好时节,最近,有很多传言说吃荔枝后开车会被查出酒驾。那么,食用荔枝真的会被检测出酒精吗?为此,记者进行了实验求证,一起来看一看。
食用荔枝之后究竟会不会被测出酒驾的嫌疑呢,今天,记者准备了一些荔枝,和交警一起来测试一下,有没有这种可能性?
记者在吃荔枝之前,经过酒精测试,显示体内未有酒精含量。过了会,记者吃了两颗荔枝,测试酒精含量数值显示是30,已经达到了酒后驾车的标准。
警方介绍,驾驶人员每百毫升血液酒精含量大于或等于20毫克,并小于80毫克,就达到了酒后驾车的标准;而达到或者超过80毫克,就属于“醉酒驾车”。没想到仅仅吃了2颗荔枝,记者体内的酒精含量就超过了“酒后驾车”的标准。紧接着,记者又继续食用了6 颗荔枝,立即吹气测试,酒精含量数值显示56。过了3分钟,记者再次测试,数值降低,显示为8.
记者实验发现,食用荔枝后,人体确实可能被测出有酒精含量,那么,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医生告诉记者,荔枝容易变坏,为了保持新鲜,往往把它放在冰箱里面冷藏,如果冷藏的时间过长,它们可能会发酵,产生很少量的酒精和二氧化碳。除了荔枝之外,藿香正气水、蛋黄派等食物,食用后也有可能被测出酒精,不过,这些食物的酒精量比较少,只会短暂停留在口腔内,广大驾驶人员遇到交警执法时,如果遇到类似的情况,并不用过多担心。
警方表示,在道路上查处酒驾时,会首先利快查机,快查机查出来以后,警方会将驾驶员带到附近的岗亭,几分钟以后才会对数值进行检测。而经过测试,在两三分钟以后,如果食用荔枝等水果,酒精数值基本消失。
世界杯已经拉开大幕,交警部门提醒,广大球迷朋友夜间看球赛,如果喝酒助兴,一定不要酒后驾车。
提醒各位驾驶员,交警部门球赛期间,加大查处力度、增加查处次数,特别是在后半夜,对酒驾查处的密度会更密集一些。
(来源: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 编辑/李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