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我省沿江各市自觉扛起责任,积极探索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展现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主动作为。从5月6日起,《江苏新时空》推出系列报道《共抓大保护 不搞大开发——沿江八市绿色发展巡礼》。
保护长江生态资源成常态
江阴17年放流1.6亿尾鱼苗
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江阴积极回应。作为保护长江生态资源的常态之举,今天上午,江阴举行2018年江阴长江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活动。
此次放流活动,江阴共向长江放流暗纹东方鲀8000余尾,四大家鱼鱼种一万余尾,花白鲢夏花390万尾,继续向长江补充鱼类生物资源,不断改善江阴水域生态环境,保护长江生物多样性。
放流活动组织者郑金良:“经过长时间放流以来,尤其是河豚鱼,从没有到有。现在一年年逐年增多,包括其他鱼。”
增殖放流活动是江阴市保护长江生态资源的常态之举。据了解,江阴将每年的6月12日定为"长江放流日",从2002年开始已连续17年向长江放流河豚等珍稀鱼类和四大家鱼鱼苗1.6亿尾,总价值1000万元以上。经过多年不懈努力,放流活动取得初步成效,江阴及上下游江段长江鱼类资源出现了恢复性增长,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江阴市敔山湾实验小学五年级学生徐邦睿:“保护生态环境和长江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我们保护长江应该是从自身做起 ,不仅是像今天的渔业增殖放流,还要从岸上做起。”
与此同时,江阴坚持系统思维,统筹规划沿江岸线资源。特别是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作为重中之重,不断优化沿江地区产业布局,重点发展具有先发优势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环境友好型绿色生态产业,努力唱好新时代的长江之歌。(江阴台 张愈 王凯华 王正宇 潘逸青/报道 田远/编辑)
(本条新闻版权归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