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碗大师级的奥灶面是如何炼成的?

2018年06月14日 15:41:23 | 来源:苏州市旅游局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一碗奥灶面的“花头精”

  生活在江南地区的人们,总是对面条情有独钟。每座江南古城都有一碗、甚至几碗代表性的面条。而对于昆山人来说,这碗让人念念不忘的面条,就是被誉为“中国十大传统面食”之一的奥灶面。

  奥灶面

  古怪的名字由何而来

  关于奥灶面这个古怪名字的由来,民间流传着好几个版本的故事。

  故事之一,奥灶面之名是乾隆皇帝下江南时的金口御赐,但仅是传说,至今无从考证。

  故事之二,一位名叫颜陈氏的女子制作出了一种汤红、面白的红油面,深受客人喜爱,她的小面铺由此名声大噪。有同行为了竞争,便中伤红油面是“懊糟面”,即软塌塌不爽利的意思。后有书生建议颜陈氏反其道而为之,干脆取“懊糟”的谐音,用“奥灶”为招牌。

  还有比较可信的记载是,1853年,昆山半山桥曾开设有天香馆,专做白汤卤鸭面,与当时昆山另一家云记馆的红油爆鱼面,并称双绝。传至上世纪60年代,天香馆破败下来,门庭冷落。昆山人见状,常摇头叹息面馆“腌臜”(昆山话,意指“脏乱”)。直至改革开放,刘锡安大师将奥灶面重新整顿,带有贬义调侃的“腌臜”,被巧妙谐音成“奥灶”,意为“灶上的奥妙,奥妙的灶头”。

  刘锡安也因此成了“奥灶面大师”,昆山奥灶面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拜师学艺

  将面之精髓带到苏苑饭店

  苏州苏苑饭店总厨刘宏有一次去昆山出差,偶然吃到一碗大师级的奥灶面,便久久难以忘怀。机缘巧合之下,他结识了刘锡安大师,并于2017年6月正式向其拜师,成为了昆山奥灶面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新一代传承人。

  刘宏总厨在刘锡安大师的指导下,日以继夜反复钻研,成功掌握了奥灶面制作的精髓,将奥灶面的技艺带到了苏苑饭店。

  这一碗重量级的苏苑刘锡安大师奥灶面,究竟有多特别?别急,小乐这就带你揭开这碗面的神秘面纱。

  好的汤底

  成就一碗奥灶面的灵魂

  昆山人常说:唱戏靠腔,吃面靠汤。面汤素来是老饕们对于一碗好面最基本的判别,奥灶面亦是如此。奥灶面功力之高,都在这一口汤里展现得淋漓尽致。

  奥灶面的汤底,分红汤与白汤两种。

  红汤奥灶面吊汤的食材采用淡水鱼头、螺蛳、黄鳝、河虾等具有江南特色的河鲜原料,和新鲜筒骨、隔年老鸡等禽肉类食材,外加秘制酱料精心熬制而成。

  奥灶面熬汤时不加味精和鸡精,汤的鲜香之味均来自于长达6个小时文火煨制。为了熬出汤底的精华,每天凌晨2点就开始慢火熬制,使其汤芳香浓郁,沁人心脾,一碗奥灶面汤才算有了灵魂。

  而白汤奥灶面吊汤采用的是鸡、鸭、猪骨等家禽原料,文火熬制6个小时方成。一碗白汤,弱似春绵,白若秋练,味美鲜醇,原汁原味。

  一斤原料一斤汤,看过了这两口大锅里的吊汤原材料,你是不是也觉得,这一碗奥灶面面汤真是货真价实,物有所值?

  面的口感

  决定一碗奥灶面的成败

  一碗奥灶面,面条的口感好不好,挑剔的老饕们吃一口就知道。苏苑饭店的奥灶面特别选用加了鸡蛋的定制面,面条细软、爽滑、筋道,绝对是苏式面中的上品。

  下面师傅紧下快捞,利索地颠勺,一柳细面就像被梳理过一样,在面碗里码得整整齐齐,宛如鲫鱼背。

  想要硬面还是烂面,宽汤还是紧汤,记得在下单时提前告知。面不够的话,吃完还可以再添,这里续面、续汤都是免费的。

  丰富的浇头

  为一碗好面锦上添花

  苏苑饭店的八种面浇头:虾仁、爆鳝、牛肉、爆鱼、卤鸭、焖肉、什锦、香菇,在一张大桌上一字排开。如果你有选择恐惧症的话,很有可能会在桌前历经好几番内心的挣扎。

  什么汤配什么浇头,其实也有讲究。苏苑饭店的总厨刘宏告诉我们,白汤面,配虾仁和卤鸭双浇,清清爽爽最适合夏天。

  而红汤面,配一块焖肉、一块爆鱼,方成一组有滋有味的佳肴。

  如果只选单浇的话,极力推荐这里的焖肉。焖肉精选本地猪肉,配上秘制香料,只咬一口,便满口留香,用苏州话来说,真是“蛮灵格”。

  此外,苏苑饭店的每碗奥灶面都配有一小碟阿婆菜、半个卤蛋和时令蔬菜,以及一杯清火明目的菊花枸杞茶。

  吃碗面,喝杯茶,再话话家常,这真是老底子苏式生活的精髓了。

  吃完了面,最后再逛逛苏苑饭店的中部庭院,这里一池碧水、一条回廊,如古典园林般清静幽雅。这样一个早晨,可谓是美食美景皆不负了。

  这一碗大师级的奥灶面,你想来品尝吗?

  (来源:苏州市旅游局 编辑/马腾达)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