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画蛇添足”和国宝“和氏璧”,竟然都与泰州这位先贤有关……

2018年06月11日 04:32:13 | 来源:泰州发布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水乡兴化

  又称“楚阳”“楚水”“昭阳”

  这些别称

  都与一个人有关

  他是谁

  如何与兴化结缘

  又有着怎样的传奇?

  下面,小编带你走近兴化人文的始祖——楚国大将昭阳,探寻彼时兴化的历史故事……

  ▼▼▼▼▼▼

  人物名片

  昭阳,名云,字阳,谥号山子,战国时期楚国将军,担任了名为“上柱国”的军事高级统帅,其地位在宰相之上。楚怀王六年(公元前323年),昭阳受命与魏国开战,以攻下八座城池的大功,受封于海滨之地,即今天的兴化。

  司马迁将昭阳写进《史记》

  “画蛇添足”令他放弃伐齐

  关于昭阳,有个故事被司马迁写进了《史记·楚世家》,这个故事还涉及成语“画蛇添足”。

  楚怀王六年,昭阳移兵攻打齐国,齐王大为惊慌。正好秦国使者、著名谋士陈轸出使齐国,他对齐王说:“大王请不要担忧,请派我去停止这场战争。”于是,齐王请陈轸以齐国使者的身份去见昭阳。

  祝贺胜利后,陈轸起身问昭阳:“按照楚国的制度,灭敌杀将能封什么官爵禄位?”

  昭阳答道:“官至上柱国,爵为上执珪。”

  陈轸又问:“比这更尊贵的还有什么?”

  昭阳说:“那只有令尹了。”

  陈轸说:“令尹的确是最显贵的官职,但楚王却不可能设两个令尹!”

  陈轸打了个比方:“楚国有个贵族把一壶酒赐给门客。门客相顾商议:‘这酒,几个人喝不够,一个人享用却有余,让我们各在地上画一条蛇,先画成的请饮此酒。’有个门客率先完成,取过酒杯准备先喝,见其他人还没有画好,就左手持杯,右手又在地上画了起来,并说:‘我还可以为蛇添上足呢。’蛇足尚未画完,另一门客的蛇也画好了,于是夺过他手中的酒杯,说‘蛇本无脚,你怎能给它硬添上脚呢?’便喝了那酒。画蛇脚的,最终没有喝到酒。”

  陈轸接着说:“如今将军辅佐楚王攻打魏国,破军杀将,夺其八城,兵锋不减之际,又移师向齐,齐人震恐。凭这些,将军足以立身扬名了,而在官位上是不可能再有什么加封的。如果战无不胜,却不懂得适可而止,只会招致杀身之祸,该得的官爵将不为将军所有,正如画蛇添足一样!”

  昭阳当然晓得“功高不可盖主”的道理,于是他听从了陈轸的劝说,随即撤兵回国。

  国宝和氏璧赏赐昭阳

  失踪纠纷引来秦国灭楚

  昭阳回楚国后,楚怀王大喜,重赏昭阳,将“古渤海之地”(今兴化一带)封为昭阳食邑。相传,楚怀王觉得这样还不足以表彰昭阳的功劳,心一狠,将国宝和氏璧赐予昭阳。当时,和氏璧已存世300余年,人称“天下共宝”,可见和氏璧是多么珍贵。

  (影视剧中的“和氏璧”)

  昭阳得宝后兴奋异常,在湖边开赏宝大会,与门客朋友们共乐。《史记》记载:“(昭阳)旋在水渊畔大宴宾客赏璧。”

  赏璧这天,众宾客开怀畅饮,一阵酒热耳酣之后,光彩夺目的和氏璧在众宾客面前传递开眼。这时,有人大呼“渊中有大鱼”,众宾客包括昭阳都离席观看。待回身席间时,和氏璧居然不翼而飞。

  在座的人都有嫌疑,门客张仪的嫌疑最大。昭阳盛怒中命人绑了张仪,鞭挞拷打。

  昭阳冤枉了张仪,张仪怀恨在心,后来他转投秦国的怀抱,游说秦王远交近攻,最终使秦国消灭楚国。楚国灭亡的时候,昭阳早已终老于封地兴化。当然啦,这都是后话了。

  兴化开邑源自于昭阳

  “阳山夕照”史上有名

  其实,昭阳落户兴化后,率众开垦滩涂,试种水稻,由此开发了兴化。昭阳的后人和守墓者也世世代代繁衍、生息于此,从此这块滩涂有了人烟,走向了文明。

  昭阳葬于兴化西边高阜。楚考烈王为表彰昭阳的功绩,以历史上周穆王的“八俊”之一、美称“山子”的良马为昭阳谥号。所以,后人又称昭阳为山子府君,供奉他的庙宇称之为山子庙,他所葬的地方称之为山子村。

  兴化人在山子庙供奉昭阳,至今已达2000余年。为纪念昭阳,作为昭阳食邑的今兴化城区,被称作昭阳、楚阳。因兴化为水乡,故又称为楚水。

  明景泰年间,内阁大学士高谷选点了“昭阳十景”,其中之一便是“阳山夕照”,并有诗云:

  阳山一带望中微,

  翠巘(yǎn)苍崖映夕晖。

  斜影半侵行客骑,

  余光犹烛定僧衣。

  树头鸟雀参差集,

  草际牛羊次第归。

  明日登临重载酒,

  莫令迟暮感芳菲。

  (来源:泰州发布 编辑/陆笑)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