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 新气象 新篇章】徐州首次采用7人合议庭制 开启人民陪审员实质参与案件审理新时代

2018年06月06日 07:08:02 | 来源:我苏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我们常在国外电影中看到,审判席上专门辟出一块位置留给陪审员,今年4月底《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陪审员法》正式颁布实施,今后审判社会影响重大案件时,要实行七人合议庭制。5号上午,一起非法采矿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在徐州铁路运输法院江苏师范大学巡回法庭内开庭,审判席上除了三名法官外,还出现了四名人民陪审员,他们如何履行自己的职责,在案件中又将起到怎样的作用?

  “开庭……”上午9点半,案件正式开庭,与一般的庭审不同,此次审判席上共设置了7个座席,中间三位是身着法袍的法官,两边各坐有两名人民陪审员,都在细心的聆听双方的陈述。

  检察机关指控,2012年~2016年间,被告人张某以营利为目的,在未取得采矿许可证的情况下,雇人在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徐庄镇毛庄村野姚山非法开采页岩并出售,非法获利共计40余万元,还造成了开采区内地质环境的破坏,遂起诉张某非法采矿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请求判处张某对损害的环境进行修复。张某对自己所犯的罪行供认不讳,但对于修复方案争议巨大。

  庭审现场,检察机关认为应当进行矿产的回填,恢复原状,需要修复费用144万多元,而被告提供的方案则是保留现有的水坑搞鱼塘,再通过植树等恢复生态,修复费用可节省近60万元。

  人民陪审员之一,徐州环境监测站工程师曹恩伟已经作了3年陪审员,过去多是参与案件的调解,首次坐在审判席上,他既紧张又深感责任重大,在开庭前,还前往事发地进行了实地考察:“现场整个山体都挖开了,原来没有开挖的地方都没有林场,有成长几十年的树木,都有耕地,开挖之后,上层的土层破坏掉之后,底下都是裸露出来的页岩,页岩的性质遇水遇风就风花掉了,挖完之后可以说是寸草不生。”

  庭审席上,曹恩伟和其他人民陪审员们反复翻看双方的修复方案,倾听双方的质询,围绕方案的可行性、成本和效果以及是否合法对双方提出意见,在他看来,两份方案都有一定的“硬伤”:“它两个方案差异还是比较大的,公诉方提出的修复方案着重填埋,这个方案从矿产资源管理角度来说是恢复了盗挖的资源,但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没有起到弥补,第二个修复方案是借修复进行开挖,面积要大,他把原来无序开采变成有序开采,这个开采的资源怎么使用,没有解释,没有体现到修复。”

  经过7人合议庭的评议之后,法院判处被告张某犯非法采矿罪,有期徒刑一年5个月,并处罚金3万元,但鉴于双方的生态环境修复方案各有优缺点,庭审结束后,合议庭就修复问题向国土资源局等有关部门进行咨询,选取最优方案。审判长孟源表示,这是徐州环境公益诉讼类案件中首次尝试采用7人合议庭制,相比较3名法官判案是非常有益的补充,保证案件审理更加科学公正:“他们的职业和专业会提出非常独到、有建设性的观点,这都些可能以前都是我们法官缺少的必要知识,最后民事部分将按照合议庭的定案原则,要么是一致意见要么少数服从多数,合议庭作出最后的裁判,不光着眼于7人合议庭的这种形式,更注重人民陪审员实质参与案件的审理。”

  (来源:我苏网 编辑/桂丹)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