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5,很准时。
学生党、码农、漂亮的白领小姐姐们都乌央乌央地涌进这家“老街大肉面”,阿姨阿姨的叫疯了。
“阿姨,大肉面!”
“阿姨,给我多加团面!”
......
每天的饭点,这里都像一个热闹的食堂。憋了半天的话和饿到虚空的肚子,大快朵颐的吞咽,眉飞色舞间,仿佛能看到筷子提起大肉后飞出的汤汁。
要不是某粉丝推荐,吃遍南京各色“大肉面”的我们还真找不上门,虽然点评上没几个人评价,却惊艳到了我。
“老街大肉面”在南阴阳营,上海路和宁海路的夹击下生出的这条烟火巷子里。对面就是吃货必打卡的巧云大馄饨和月星酸菜鱼。
一进门,左边一间厅,右边还有一大间,之间有一个打通的木窗式平台,也坐人。墙上有木质装饰,不知道的以为是家老旧的日式馆子。
虽叫“老街”,却不老。
几年前阿姨和厨子来南京创业,选址到了这里,看着街道老旧朴实,就决定叫“老街大肉面”了。
地段好,周围都是年轻人,阿姨先收买了年轻人的胃。招牌大肉面15元一碗,比市场价低一块。早就卤好的大肉、收好汁的红烧肉、鸭腿,和汤面、米饭、拌面随意组合,从起锅到装碗,最快30秒就搞定。
阿姨也格外喜欢和年轻人相处,热情、敏感、有活力,让自己的店也格外有生气。
吃着聊着就混熟了,碰到销售,支一招销售秘诀;碰到电商,就聊聊大肉面的新销路;遇到老外,那你就教我说句英语吧。
IT男帮着阿姨端菜,招呼客人,南大的学生进了门就喊饿,阿姨多给加块肉!
阿姨和厨子都是马鞍山人,开了二十多年的饭馆。大肉面的渊源是马鞍山超有名的205大肉面,又叫当涂大肉面。
90年代205国道的当涂段,有这么一家面馆,客人主要是这条公路上的跑车人,大肉面汁浓味醇、肥而不腻,时间久了口口相传,得名“205大肉面”,现在已经成为马鞍山的特色小吃了。
有二十多年时间的沉淀,所以“老街”的口味绝对够老 。
虽然早晨不营业,但六点钟就要为中午的高峰期做准备了。专门找了猪肉供应商。市场价13元一斤的猪肉,厨子要求买15元的,剔掉猪肋左右两边取中间的,必须五层。
提前清水煮好,沥水后剔骨油炸,再老卤炖烧、最后冰藏结冻后开片...整套工序下来赋予大肉满满的仪式感。
老卤是独家秘方,用二十多种调料打成的粉熬的,早上六点开始熬到十点半。我问阿姨有没有具体的用料标准呢?阿姨一笑,厨子二十多年的厨师生涯,手量一量就算称了。
人手必点的大肉面,厨子对面要求也很严格,必须是手工做,不软不硬刚好。小麦粉、盐、碱、水都有固定配比,而且下到水里一定要团着,这样的面吃起来才好吃。
作为招牌的大肉面,大肉足够大,肥瘦相间铺在上面,鸡毛菜做配菜、葱花香菜都不能少。
大肉煎的外酥里嫩,咬下一口能感觉满满的胶原蛋白,还带着脆骨。卤的很透,吃起来肥而不腻,很有层次。面条吃起来不软不硬,有劲道,惊喜的是后来给同事打包了一份,一个小时的路程,面条竟然都不会坨!
汤滋滋冒着热气,必须要尝一口,落口后略带回甜,忍不住想把汤底都喝干。
虽是大肉面馆,但小店还有独门手艺,厨子的看家本领是红烧肉。
二十年前厨子在上海做厨师,绝活是红烧肉,很多老食客就好这一口。直到现在,老客来了南京,还专门找上门来吃红烧肉。
我一下子就被红烧肉收买了。肉香扑鼻,还没吃就流起了口水。
肉皮的部分因为煎过,弹嫩有嚼劲,肥肉部分经过无水熬煮,油已被排出得差不多了,入口完全不腻,和酥软入味的瘦肉一起,三重口感交织,肉汁瞬间爆出流入喉咙。
红烧肉每天放多少蜂蜜都是定量的,保证色感和口味每天都一样,阿姨和厨子本人都好这一口,每天都要试吃,味道不能差了,要有敬业精神嘛。
我瞅了瞅厨师的圆滚滚的肚子。。。
当初阿姨和厨子为了让儿子在南京读书,孤注一掷地卖掉家里的房子来南京创业,一家老小都指着大肉面生活。
从第一天开张的门可罗雀到今天成为周围小年轻的食堂,不仅因为肉好吃,还因为阿姨就像自家楼下小吃铺的邻居一样,十足热情。
小菜随便夹,阿姨看你摸着肚子很饿的样子,多给一块肉或多加一团面也无所谓,你们来就好。
人太多没地方坐,阿姨就鼓励打包,多送份饮料,一到夏天,还时兴拌起了凉皮。
“我们家不光有大肉面!,还有各种盖浇饭哦,炒饭也好吃!”是的,我知道你家还有小排、雪菜、榨菜肉丝……
不仅胃会被收买,热情的阿姨让你心情也极佳。
你可以避开上下班高峰时段去“老街大肉面”,会吃的不那么挤。
比如午后就是个好时间,你可以慢悠悠地进门,叫醒桌子上趴着打呼噜的厨子,厨子会悠悠地给你端上足料的大肉面。
细嚼慢咽,恍惚能看到烈烈阳光下变慢的时光。
店名:老街大肉面
地址: 南阴阳营1号103室
人均:15元
(来源:南京小资生活 编辑/马腾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