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协同优势产业基金将以母基金为载体,撬动千亿级的社会资本积聚长三角,促进长三角加快形成面向未来的优势产业集群,不断提升国际竞争力。
6月1日,长三角地区建立协同优势产业基金投资意向协议在上海签约,此举标志着这只总规模1000亿元、首期100亿元的基金正式起航。
据悉,上述项目是在当日举行的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上正式签署的。随会议举行的签约仪式上,沪苏浙皖三省一市政府部门以及相关企业共同签订了11个项目,覆盖环保信用、基础设施、信息化、区域合作、商务、产业、民生服务等领域,而长三角协同优势产业基金被视为最能代表市场化力量的“企-企”合作项目。(点击标题即可阅读富贵门往期文章《沪苏浙皖党政一把手集体敲定,要联手干这些大事》)
长三角协同优势产业基金由上海国际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上海国际集团”)牵头,沪苏浙皖大型企业联合发起设立,交由上海国际集团有限公司旗下的上海国方母基金股权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简称“国方母基金”)进行管理。
“长三角协同优势产业基金的设立是为响应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国家战略,积极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国方母基金总经理孙忞6月1日在接受澎湃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上海国际集团、中国太平洋保险集团、中国工商银行、上海农商银行、国家开发银行科创公司、上海机场集团、江苏沙钢集团、浙江龙盛集团、安徽省投资集团、南京江北新区、上海均瑶集团等企业都积极响应参与基金发起设立。
孙忞称,长三角协同优势产业基金将以母基金为载体,通过对“硬科技”子基金、“完善产业链”子基金、“明星项目”三个方向的投资放大,撬动千亿级的社会资本积聚长三角,推动长三角产业链深度融合、产业链优势企业加速发展,促进长三角加快形成面向未来的优势产业集群,不断提升国际竞争力。
母基金(简称“FOF”),即投资于基金的基金,是以股权投资基金作为投资对象的特殊基金,具有杠杆投资、组合投资、分散投资、专业投资等特点,是VC(风险投资)和PE(私募股权投资)重要的投资方式。目前,在欧美发达国家,PE已经成为与银行、保险并列的三大金融业支柱之一,而PE的资金来源20%以上来自于FOF。
“希望在产业布局上,能打破长三角发展文化中‘不能错、不能做’的坚冰,面向长三角产业链,看到产业链里的缺失和短板,从而通过资本进行补缺和完善,并寻找投资机会。”在资金配比上,孙忞透露,长三角协同优势产业基金将大致按照“4:4:2”的比例,即40%投向“硬科技”子基金、40%投向“完善产业链”子基金、20%投向“明星项目”进行资金分配,有望实现50倍的放大效应。
对于具体的产业选择标准,孙忞称,长三角协同优势产业基金选择产业的“方法论”遵循四个标准:一是底层技术有基础,二是商业成本有下降,三是技术应用有场景,四是产业配套有基础。“基于上述标准,我们筛选出三个产业,生物技术、物联网、人工智能。”
2017年7月11日,作为上海第一家以“母基金”命名的私募基金管理公司——国方母基金正式揭牌成立,此举标志着上海国资金融创新再起航,为“管资本”模式的创新实践率先实现了新的突破。
按照此前规划,国方母基金在成立后的五年中将打造“平台母基金”、“全市场母基金”、“份额转让母基金”三大类母基金产品,预计管理规模超过500亿元。其中,上海国际集团、沙钢集团、万向控股、均瑶集团将作为基石投资人出资不低于75亿元,其他投资人将包括大型企业、银行、保险等产业或金融机构。投向将覆盖集团产业基金群及其他市场最优秀的私募投资基金,通过母基金的“放大效应”和“雷达效应”,国际集团的产业基金群将覆盖至少上万家优质实体企业。
延伸阅读
5G先试先用,将长三角打造成网络连接速度最快世界级城市群
6月1日,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人座谈会在上海召开。随会议举行的签约仪式上,沪苏皖浙三省一市政府部门以及相关企业共同签订了11个项目,覆盖环保信用、基础设施、信息化、区域合作、商务、产业、民生服务等领域。
其中长三角地区5G先试先用引领数字经济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于6月1日下午举行,由长三角三省一市经信委主任陈鸣波、谢志成、张耕、牛弩韬代表三省一市政府,与中国电信总经理刘爱力、中国铁塔董事长佟吉禄、中国移动副总裁李慧镝、中国联通副总经理邵广禄共同签署。计划四年投入2000亿元助力长三角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发展。
上海市经信委有关专家表示,推动长三角产业和信息化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大势所趋和必然要求。根据长三角地区5G先试先用引领数字经济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各方将围绕连接、枢纽、计算、感知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开展广泛深入的战略合作。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铁塔四年内将投入2000亿元,打造以5G为引领的长三角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体系,信息基础设施能级将比肩全球主要城市群。
长三角地区5G先试先用引领数字经济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将推动以5G为引领的长三角新连接建设,打造网络连接速度最快的世界级城市群,带动高水平的普惠接入和高质量的公共服务。2018年建成国内规模最大的5G外场技术试验网,2019年率先在国内开展试商用,2020年成为国内首批正式商用的地区之一,同步推进5G应用及产业链协同发展。到2021年,长三角城市群基本实现千兆到户覆盖,城域物联网基本实现长三角城市群全覆盖。
推动以5G为引领的长三角新枢纽建设,以上海亚太信息通信枢纽和南京、杭州等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连点为基础,加快区域通信枢纽和骨干网建设,打造世界级信息通信枢纽。力争到2021年,长三角地区国际通信出口容量达到50Tbps,国际出口带宽能级超过10Tbps。在苏浙沪毗邻区探索建设直连的信息枢纽港区。
推动以5G为引领的长三角新计算建设,优化长三角互联网数据中心布局,推动长三角存算资源同城化。数据中心基地化、园区化发展,PUE力争低于1.3。同步部署向人工智能的计算加速器资源,区域计算加速资源超20万核,数据中心存储容量实现Z级突破。到2021年,长三角主要城市群城镇化地区基本实现移动边缘计算节点部署。
推动以5G为引领的长三角感知建设,打造深度覆盖的物联专网,推动长三角智能物联平台互联互通,聚焦区域管理和社会治理,形成基于算法模型和人工智能的物联专网协同服务模式。引导城市群建设基于物联、数联、智联的城域物联专网,部署物联传感“神经元系统”,探索建设集管理、应用、决策功能的“区域大脑”平台。
推动以5G为引领的长三角信息安全建设,促成网络空间可识、可控、可管、可响应,基本形成区域联动、行业统筹、专业智能的安全即服务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加强互联网信息内容管理和推动互联网信息传播制度建设。探索建立长三角城市级安全态势感知中心,推动长三角城市群量子保密通信干线网络建设。
(来源:富贵门公众号 编辑/童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