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有灵魂,谁是缔造者?——江苏40多所职业学校培养有文化的厨师

2018年06月03日 20:38:01 | 来源:我苏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在中国,不缺会做菜的厨师。不过真正的大厨,除了技艺外,也是饮食文化的缔造者,是美食灵魂的赋予者。我省目前有40多所中职校开设了烹饪专业,在人才培养上,已经从过去烹饪基本功训练为主,转变为培养有文化会创新的高素质烹饪人才,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成为中国大厨。

  让每个厨师有文化素养

  豆腐切小块,鸡蛋打成蛋液,水烧开后将豆腐、鸭血、百叶放进锅中,煮开后转小火倒入鸡蛋液,适当加入淀粉,出锅时撒入香菜和榨菜末,再配上炸得金黄的豆斋饼,一碗色泽亮丽、味道鲜美的豆腐汤就完成了。

  这是常州一道家喻户晓的地方菜,在常州旅游商贸高职校,每个烹饪专业的学生,都要学会做这道菜,还要了解这道菜背后的文化内涵。常州旅游商贸高职校烹饪专业学生邓磊,“相传乾隆六次下江南,来到了常州,来到状元钱维城家,钱维城给他做了一碗汤,里面有鸭血、豆腐,还配有常州特色的常州豆斋饼,乾隆觉得特别好喝,回京后提名“常州豆腐汤”,“常州豆腐汤”也因此而出名。”

  常州旅游商贸高职校烹饪专业教师石耀耀介绍,烹饪教学是要让每个学生具有一定的文化素养,“我们学校不仅是培养做厨师的人,更是要培养有文化底蕴,高素质、高修养的烹饪艺术家。

  常州是文化名城,漫长的历史积淀,凝结成了浓厚的常州菜文化。2011年,常州市政府提出振兴常州餐饮文化产业行动计划,要求餐饮企业加强餐饮文化的挖掘与宣传,注重地方餐饮文化的弘扬和提升。

  产业的变化,对烹饪专业的职业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学校通过政府牵头、企业参与,建立了常州菜研究院和常州菜体验中心。常州旅游商贸高职校旅管系副主任堵巍峰,“我们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主要是以常州菜研究院、体验中心这两个平台为基础,跟行业无缝对接,比如我们将行业内的大师请到学校来,作为客座教师,包括进行一些讲座,同时我们把学生也带到社会上去,和大师进行师徒结对。”

  产学研结合做出创新菜

  听松楼是常州菜的传承名店,这里有一间常州旅游商贸高职校的合作厨房,听松楼每季度推出的新菜品,有不少是从这间厨房里端出来的。

  这一道改良后的常州传统菜“网油卷”,更符合时下健康的饮食理念。常州听松楼技术大厨孙华,“我是20多岁学这个网油卷,那个时候人生活水平差,口味和现在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们和学校合作以后,又进行了很多改良,尤其是这个口味上,以前是偏甜,现在把甜度减下来了,油度也减下来了。”

  孙华介绍,一道菜只有得到了更多食客的认可,才会有自己的灵魂。

  常州旅游商贸高职校在烹饪教学过程中,就着力挖掘餐饮文化内涵,为学生提供地区交流甚至出国等机会,鼓励学生锻炼菜品的研发能力。

  2014级学生郑鑫就和同学一起,研发出一道芝士春卷,并成功将它送进了许多西餐厅的菜单里。常州旅游商贸高职校烹饪专业学生郑鑫,“学校为我们提供了中西交流的平台,为我们开阔了眼界,于是我们研发了芝士春卷的点心,既符合了西方人的口味,也继承了中国传统点心的特点。”

  校企合作拓宽成才渠道

  职业教育培养人才,就业是关键。今年4月,扬州旅游商贸学校的多名学生经过严格的面试,被北京人民大会堂录用,其中就有烹饪专业的学生,学校一时间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

  在扬州旅游商贸学校烹饪实训教室,扬城一味趣园店厨师长刘芝刚正在给同学们演示创新菜“刀鱼两吃”的做法。去年起,“扬城一味”与扬州旅游商贸学校校企共建“现代学徒制”,推进烹饪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淮扬菜大师薛泉生,“

  让同学们了解现在这个餐饮发展的前沿的思想理念,菜的做法。”


  扬州旅游商贸学校还邀请8位淮扬菜大师,制作首批淮扬菜影像资料,并计划联合各地中职院校烹饪专业,制作更多菜系的影像,用于教学,做大“中国烹饪”品牌。扬州旅游商贸学校校长 王慧勤,“淮扬菜啊,粤菜、鲁菜、川菜,这些每个学校都制作这样的教学资源,我们在一个平台上共享、共建、共用,这样就提高了我们培养烹饪人才的质量和标准化。”

  2009年起,社会对烹饪专业学生的需求高速增长,常州旅游商贸高职校每年烹饪专业招生数增至200多人,扬州旅游商贸学校每年烹饪专业招生约在300人左右。学生毕业即被知名餐饮企业、星级酒店以及团膳单位招聘。常州旅游商贸高职校副校长王劲,“各地培养烹饪人才的学校是餐饮行业发展的大后方,只有把我们的学生培养好了,我们的行业才能欣欣向荣。”

  江苏烹饪职业教育全国领先

  目前,在我省40多所开设烹饪专业的中职校中,扬州旅游商贸学校、常州旅游商贸高职校、苏州旅游与财经高职校、无锡旅游商贸高职校四所学校专业建设突出,在全省名列前茅,历年全国技能大赛中,江苏烹饪专业的学生更是独占鳌头,金牌总数居全国第一。

(来源:江苏教育频道/徐华峰 编辑/蒋婕)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