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大学毕业的他深陷昏迷 社区多方努力贡献爱心

2018年06月02日 12:01:26 | 来源:江南晚报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6月是毕业季,十年寒窗苦读在此时可打上一个句号。家住无锡市新苏新村的陈宏文一家,也曾对此满怀期待。直到5月20日接到儿子陈曜昏倒在山顶上的消息,才知道儿子的脑中有一根畸形血管。手术后,陈曜仍处于昏迷中。陈宏文夫妇两人守在病房前呼唤儿子的名字,期待血脉相亲之间的感应能让孩子醒来。在得知这个并不富裕的家庭医药费难以支持,“福彩·爱基金”派出爱心大使为他们送去了1万元爱心款。

  在101医院重症病房门口,陈宏文脸色显得十分憔悴。从5月20日后,他几乎天天在这里等候儿子醒来,“我每天呼唤他的名字也许能促醒”,陈宏文说,医生让他回去休息,但他怎能睡着。他相信,父子之间的心灵感应能让儿子早早醒来。儿子陈曜的病床是最靠门的,但似乎又隔了千山万水,监护室不到探视时间无法入内。陈宏文会时不时轻敲病房门,让儿子知道父亲就在外面等着他醒来。

  今年21岁的陈曜在南京一所高校读本科,日语专业。今年6月就该是他拿到毕业证书的幸福时刻,全家人都期待着从此能有个新开始。5月,他完成了论文答辩,回家准备放松几天再返回学校参加毕业典礼。5月20日那天和同学相约去爬山。当天下午,陈宏文接到了电话,说他儿子在山上昏倒。

  抢救还算及时,120一路把陈曜送到医院,虽然彼时他全身抽搐,瞳孔散大,生命垂危。两次CT显示,他左脑中有畸形血管,经过医院两个多小时的开颅抢救,成功切除了畸形血管,并清除了积血。“医生说,血管的部位可能会影响今后的语言功能和肢体功能,也许再也不会说话”,陈宏文更愿意相信,这是最坏的后果。其实,这段时间去探视,陈曜还没有任何反应,但陈宏文对儿子充满了信心。

  陈宏文和妻子蔡佳梅都是盐城人,上世纪80年代,无锡从苏北招收了不少工人,他们就在其中。陈宏文家境贫苦,高中毕业后应召来到无锡耐火材料厂,当了一名装窑工。工厂改制后,他下岗失业。蔡佳梅先在一纺织厂当纺织工,也遭遇了下岗。2013年,为了让儿子有个安定的家,夫妻两人贷款买下了新苏新村一套51平方米的二手房。他们努力挣钱,陈宏文做起了空调安装活。去年却因摔落,左脚粉碎性骨折,打了10多根钢钉,还正在等待二次手术中。近一年来,全家收入都靠蔡佳梅在一家企业食堂内2000多元的工资生活。

  陈曜身高1.8米,是个坚强、节俭的男孩,一边读书还一边在校园送外卖。每个节假日回家,他总要去打一到两份工,挣点钱。即使是这次刚回家几天,他还白天打一份工,晚上打一份工。“他大三开始,生活费就全部用自己的双手去挣来,没问我们要过一分钱”,陈宏文说,儿子每次从南京回无锡,只买25.8元的慢车票。“儿子和我说,马上就要工作了,家里的日子会好起来”,蔡佳梅满怀希望,却没料到等来的却是儿子的这场意外。

  陈宏文说,儿子从小身体非常好,除了出过水痘,从来不生病。何时脑子里有一根畸形血管,全家人浑然不知。10天的医院,家里已自费花去10万元左右,后续估计还要20万元左右。陈宏文脚不好,也不愿回家,晚上累了就在楼梯角落里睡着。医护人员看着他也不忍,让他晚上睡在门口的凳子上,不要接触冰冷的地面。蔡佳梅也没法再工作,每天在外奔波,借钱想办法。

  他们家所在的芦东社区也在多方协调,联系共建单位献爱心,首波梁溪区红十字会的3000元救助款已送到他们手中。社区也为陈家向福彩进行了求助,5月29日,“福彩·爱基金”派出爱心大使给陈宏文送去了1万元爱心款,鼓励他们克服难关,等待儿子的醒来。
      (来源:江南晚报 编辑/童婷婷)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