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的“家”:120多个“常娃娃”,有40多个“妈妈”

2018年06月02日 09:22:35 | 来源:常报晚报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常州市儿童福利院,这是一个特殊的家。这里有120多个病残孤儿,他们都姓“常”。刚刚过去的六一儿童节,院里给他们过了一次“集体生日”,孩子们戴着生日帽,唱歌跳舞,吃生日蛋糕,欢声笑语一片。

  这些孩子,没有父母的陪伴,甚至并不知道自己是什么时候出生的,但他们的身边,不缺少爱。儿福院的40多名护理员们,是他们的“妈妈”,寸步不离守着他们,照顾他们的生活,陪他们一起游戏,给予最基础的亲子教育。

  朱燕涛就是其中的一员。

  从常州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毕业后,朱燕涛就一直从事护理工作。之前,她在天宁区雕庄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当护士,2013年8月,她考进了常州市儿童福利院,成为了一名孤残儿童护理员。

  朱燕涛是个笑起来很甜的姑娘,孩子们也都喜欢她。一些稍微能表达的孩子只要见她来,便“阿姨”“阿姨”地叫着。

  院内的孩子集中在0~14周岁,朱燕涛看护的孩子主要集中在3~14周岁,她是院内儿童护理的一把好手。

  在4月27日举办的常州市首届孤残儿童护理员职业技能竞赛上,朱燕涛凭借扎实的理论知识、专业的技能操作和娴熟的职业技能展示,获得了一等奖。

  朱燕涛说,刚工作那会,她遇到一些孩子发生紧急情况,也会不知所措。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她觉得,这些孩子,缺少父母的疼爱,很多都是病残儿童,自己肩上的责任,不是一分两分。

  常路玄,是一个10来岁的小男孩。但躺在宝宝床上的他,只如五六岁一般大。玄玄小脸白净,却是一个生活无法自理的孩子,因为脑瘫、癫痫、发育迟缓,他的四肢显得特别纤细,躺在床上,让人心生怜爱。好多孩子已经醒了,他还睡着,刚下过雨,窗开着,朱燕涛替他掖了掖被子。

  “我们日常工作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情况,有些吞咽能力不好的孩子有时吃饭会呛到,所以必须时刻关注孩子们的状况,及时处理。有的孩子患有癫痫,发作时可能会咬伤舌头,必须紧急处理。”朱燕涛说,为了保证孩子们的安全,护理员们必须24小时不脱班,三班倒。“就像照顾自己的孩子一样,对这些孩子,感情也是很深的,希望他们在这个大家庭,能过得开心快乐。” 

  (来源:常报全媒体;编辑/张闻芝)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