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经济带是经济带,更是生态带、中华民族的生命带。
如果说,过去我们对长江更多的是"索取",那么现在已经到了回馈反哺她的时候。必须牢牢把握修复长江生态环境这个压倒性任务,涉及长江的一切工作必须服从服务于生态这个前提,治理污染不讲条件、严控空间不让分毫、修复生态不打折扣,着力建设沿江绿色生态廊道,让绿色成为长江的鲜明底色。
让绿色成为长江的鲜明底色,必须铁腕治理污染。要深刻认识到,"长江病"还远没有去根,仍经常反复,重拳根治刻不容缓。要坚持源头治理、全民共治:对突出问题要"下猛药",采取超常规手段,重点打好治水、治气、治土三大攻坚战;企业排污要"提标"更要"同标",不让污染源在沿江沿海沿河沿湖"闪转腾挪"。对违规违法行为要"零容忍",让环保监督执法的"牙齿"真正硬起来、咬下去。要避免"单打一",水气土一起治,水环境整治和连通水系一起抓,水里和岸上一起查,行政手段、经济手段、法律手段一起用,坚决不把劣五类水带入全面小康。
让绿色成为长江的鲜明底色,要严守生态空间。要改变过去"用空间换发展"的惯性思维,以"绿色"置换"旧空间"。要使出魄力和智慧,既精打细算过好生态容量"紧日子",又千方百计拓展更多生态空间。要坚持一张蓝图管到底、实现精细化管控、强化刚性约束,使规划、标准成为不可触碰的"高压线"。
让绿色成为长江的鲜明底色,还要科学修复生态。要大规模"增绿"、抢救性"复绿",把岸线还给母亲河、让给老百姓,构筑更多自然景观、滨水绿带,让"黄金带"镶上更多"绿宝石",让"黄金带"更具"高颜值"。只要我们锲而不舍、久久为功,既不欠新账,又还历史旧账,就一定能"挽住云河洗天青"!
(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记者/ 王琎)
(本条新闻版权归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