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人才地图在苏州发布 相关人才需求成倍增长

2018年05月31日 16:00:11 | 来源:我苏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我苏网讯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正处于新旧动能转化的关键时期,人工智能的红利时代正在到来。中国的人工智能人才来源于何处?分布在哪里?他们有什么特征?在今天(5月31日)举行的2018中国•苏州国际机器人与智能制造大会上,人工智能人才地图正式发布。

  本次大会为期两天,设置了“人工智能开启智慧未来”主论坛,“智能装备与未来制造”、“半导体产业智能化与未来发展”两个分论坛,以及“智能装备项目路演对接会”等4个特色专场。百余名国内外专家、知名企业高管云集苏州吴江,共绘智能制造新图景。

  开幕式上,人工智能人才地图正式发布。地图显示,截至2017年6月,全球人工智能初创企业共计2617家,中国有592家。从数量上看,中国排名第二。从我们国内来看,人工智能企业主要分布在北京、深圳、上海,这三个城市占比超七成。数据还显示,2017年,中国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超过700亿元,预计到2020年,中国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将超过1600亿元。目前,我国人工智能人才的需求也正成倍增长,2017年前十个月,人工智能人才的需求量是2016年的2倍,2015年的5.3倍。目前,我国人工智能主要集中在语音识别、机器人、自动驾驶等领域。

  会上,“西交利物浦大学(吴江)国际创新生态港”也正式揭牌,将为苏州的智能制造产业汇聚强大创新资源。西交利物浦大学执行校席酉民介绍,这个国际创新生态港,就是把国际的各种创新资源整合过来,形成一种创新的生态系统。然后,政府在这种系统里集中投入,让这种系统能够形成一种共享。这样既放大了政府的投资资源,又能够使得各种创新的资源的价值得以放大,还能碰撞出更多创新思想。

  据介绍,目前,苏州累计获评国家智能制造项目8个,省级示范智能车间数累计达154个,居全省第一,车间智能化改造总投资达210亿元,在全省名列前茅。而此次活动举办地吴江,作为苏州南部的产业发展新高地,具有民营经济发达、创新氛围浓郁、智能制造起步早的明显优势。近三年,吴江大力实施智能工业发展“155”计划,完成智能化改造投资288亿元,也在全省名列前茅。

  (来源:江苏新闻广播/曹勇 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耿昊东  郭彧 编辑/季玉馨)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