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年3次援藏,从烟雨江淮来到雪域高原,他用爱心催绽格桑花

2018年05月30日 18:52:36 | 来源:泰州发布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有一种生活

  你没有经历过

  不知道其中的艰辛

  有一种艰辛

  你没有体验过

  就不知道其中的快乐

  ……

  这几句话

  出自泰州教师钱维胜之口

  道出了所有援藏教师的心声

  近日,钱维胜的事迹被《半月谈》杂志报道,引起热烈反响。▼▼▼

  全文如下:  

  春风又绿江南岸 三轮援藏迟未还

  优秀援藏教师钱维胜的雪域情怀

  4月的拉萨,群山叠翠,游客如织。“三千里外的故乡泰州,也早应是芳草萋萋接天绿了吧?”他不禁触景生情。

  3次援藏,他从长江下游来到长江源头,从烟雨江淮来到雪域高原,如今已是4个春秋。

  钱维胜是江苏省泰州市高港区优秀援藏教师。出现在记者眼前的他,个头不高,皮肤黝黑,目光炯炯。刚40岁出头,却已两鬓霜发渐显。

  一封特殊的来信让他选择了三轮援藏

  “阿爸!感谢您对我们不离不弃……我愧对您的教导,平时我虽然很努力,但成绩总上不去……爸啦!您要照顾好自己,不要太累了……”

  2016年感恩节的下午,钱维胜走进教室,发现黑板上写满了祝福感恩的话语。待他转身细读,孩子们一起唱响了《感恩的心》 ,还为他献上洁白的哈达。那一刻,他感觉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钱维胜原为泰州市大泗学校初中部教科室主任,2014年8月,他主动申请成为江苏省第一批援藏教师,来到拉萨江苏实验中学支教,周期为一年。

  转眼间,首批援藏任务即将结束,钱维胜面临第二次抉择:回到江苏,或是留在西藏。

  就在他内心纠结时,他收到了孩子和家长的一封特殊的信函:“老师,您像圣洁的太阳一样,有您在我们就觉得孩子有了未来,恳请您能留下……”字歪歪扭扭,签名密密麻麻。

  钱维胜看完后满脸热泪。经过一番思考之后,他最终说服家人,选择留下来,圆自己和孩子们一个七彩的梦。于是,他又申请加入了江苏省第二批援藏团团队,继续援藏两年。如此反复,这一留竟已三轮援藏。

  “维胜是我们的榜样,4年来,他敬业勤勉、任劳任怨,一周近30节课。”拉萨江苏实验中学校长徐夕锋介绍,钱维胜主持和参与了4项国家级和省市级课题硏究,先后荣获西藏自治区优秀教育援藏工作者、拉萨市教育系统优秀共产党员、泰州市优秀共产党员、泰州市最美教师等光荣称号。 

  “有一种艰辛,你没有体验过,就不知道其中的快乐;有一种快乐,你没有拥有,就不知道其中的纯粹。”钱维胜在援藏日记里写道,要像青藏高原牦牛一样,坚忍不拔。

  播撒爱的种子,催绽格桑花

  到世界屋脊工作,钱维胜也犹豫过:这里离家远、海拔高、氧气少、气候干燥,环境极为艰苦,自己能适应吗?年迈多病的父母怎么办?正读高中的孩子怎么办?

  2014年8月19日,初到拉萨的他高原反应远超预想:十指发紫、嘴唇干裂、头痛欲裂、食欲不振,只能靠吸氧和喝水维持……随后,钱维胜到医院检查发现,自己患有颈椎病和脑部血管痉挛症,在高海拔地区会加重颈椎压迫脑部神经疼痛。

  在那一刻,他想过放弃,毕竟人最宝贵的是生命。

  可是诗人汪国真说过: 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教语文的他有着浓重的家国情怀,他决定咬紧牙,挺一挺,熬过去。

  在上完第一节课后,他发现困难远比想象的多。

  课堂上,有学生随意走下座位、传东西、吃零食……教室里乱糟糟。孩子们基础知识非常薄弱,不能用汉语顺畅交流和流利朗读;学习习惯也很差,上课不记笔记,没有养成完成课后作业的习惯。

  钱维胜意识到,作为一名援藏教师要有教育理念和教育智慧,才能帮助藏族孩子像格桑花一样美丽绽放。

  于是,他不断调整和优化教学思路:“教学内容浅一点、课堂容量少一点、授课材料实一点、课堂活动多一点、 课堂氛围活一点、练习定位准一点、师生距离近一点……”

  “钱老师的课堂,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信任学生能让学习更有自主性。”拉萨第三高级中学教师胥玉蓉听课后赞叹道。  

  在去年中考中,钱维胜任教的班级均分名列第一,与他当初接班时相比,成绩上升了近40分;同时,他作为教研组长,带领学校语文组攻坚克难,在去年中考中取得了拉萨地区中考均分第二名的好成绩。

  中考成绩揭晓后,学生次旦曲宗写信给他:“我原先汉语很差,是您让我爱上了汉语,我这次考了81分,您是我生命中的贵人……”

  “爱是教育的基石,没有爱的教育如同无源之水。”来自边远涉藏工作重点省的孩子,有的家庭较为贫困,一学期只能回家一次,钱维胜常慷慨解囊资助他们,抽时间帮他们培优补差。学生感冒或嗓子发炎时,他就骑车上街买些常用药品给孩子。

  学生们亲切地称呼他为“阿爸”。有时,家长们会特地拎上自家酿制的酥油茶来学校,倒满热乎乎的一杯双手敬上。

  一人援藏,全家援藏

  古语云:父母在,不远游。双亲年岁大了,身体一年不如一年,尤其是他的母亲患有肠粘连和慢性肠胃炎,一发作就疼得床上打滚,满头大汗。每当想起,钱维胜不禁泪流满面,深感愧疚。

  “烟雨十三洲,一去三千里。芳草连天涯,最知游子意。”他含泪在日记里写下这首思亲诗。

  钱维胜老父亲已近古稀之年,精于琴棋、乐于诗文的他曾获高港区“百姓名嘴”比赛第一名。

  说起儿子去西藏支教这件事,老人家满脸自豪:“他是共产党员,党培养了他,就要听党的话,到国家最需要的地方去!”

  钱维胜去西藏支教后,家里的担子都是妻子吴红琴一人担着。授藏第一年,儿子刚刚考上省泰中,吴红琴白天在老家小镇上打工,晚上还要赶去20公里外的学校附近的出租房照顾儿子。儿子高中三年,1000多个日夜,丈夫不在身边,吴红琴也不是没有过怨言,但她深知,丈夫在西藏更不容易。

  儿子去年考上大学后,吴红琴便辞去工作,跟着丈夫一起来到西藏。她说:“我支持他,风雨之中我们同舟共济。”

  来源/泰州发布 编辑/刘静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