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新时代鱼米之乡,江苏这样把饭碗端牢在手中

2018年05月30日 16:57:27 | 来源:交汇点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水稻是江苏最重要的粮食作物,是确保口粮绝对安全的重中之重。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如今不仅要吃得饱,更要吃得好,吃得健康,吃得安全。如何加快发展绿色稻米产业,从数量和质量上双重保障粮食安全和口粮消费安全?

  交汇点记者从5月30日在宜兴召开的全省水稻生产管理暨绿色高质高效创建现场推进会上获悉,绿色高质高效创建是我省最重要的粮食生产扶持政策,已成为各级农业部门强化粮食生产管理的重要抓手。会上明确,水稻面积超过20万亩的涉农县(市、区)要至少建设1个相对集中连片万亩左右、2个5000亩左右的水稻重点示范片。水稻面积超过5000亩的乡镇,要至少建设1个1000亩以上的示范片、样板田。

  今年,省委一号文件明确提出了未来五年要调减1000万亩非优势区低效粮食作物的目标任务。江苏省农委副巡视员唐明珍表示,今年春夏播起,各地将进一步调减多级提水或地下水灌溉地区水稻面积、赤霉病频发重发地区小麦面积以及生产成本高、种植效益低的粮食作物,改种效益好的经济作物或效益更好的粮食作物,大力推进优质粮食产业化开发,确保每年完成200万亩调减非优势区低效粮食作物面积的任务。

  我省农业环境承载量小,生态环境污染治理压力大,只有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生态友好的发展道路,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水稻作为江苏重要的口粮作物,担负口粮绝对安全的重任。交汇点记者从会上获悉,江苏水稻生产基础较好,科技、人才、经济以及区位优势突出,但绿色稻米产业化发展滞后,必须针对绿色稻米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突破关键环节瓶颈,提升稻米质量和档次,增强优质稻米产业竞争新优势。

  为此,江苏将在优良食味水稻品种开发应用上求突破,力争今年全省优良食味水稻品种种植面积要达到1000万亩以上;在绿色高效生态技术开发应用上求突破,突出绿色高效生态技术模式创新集成;在产业化链式融合开发上求突破,探索绿色稻米链式开发新模式;在优良食味稻米品牌培育上求突破,提升质量、争创品牌、拓展市场。

      (来源:交汇点 编辑/童婷婷)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