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儿童剧《青铜葵花》在宁首演
5月29日下午,音乐儿童剧《青铜葵花》在荔枝大剧院举行首演,给上千名观众带来一场充满感动的心灵洗礼。该剧根据国际安徒生奖获得者、江苏籍著名作家曹文轩的小说《青铜葵花》改编而成,是在“六一”儿童节来临之际为全省少年儿童奉上的精彩节日礼物。荔枝新闻记者也现场观看了这部温暖、感人、直击心灵的作品。
现场剧照
温暖的故事 动人的演绎 泪点与笑点齐飞
音乐儿童剧《青铜葵花》演绎了一个感动人心的故事。一个可爱的小女孩葵花洪水获救后被收养,她和农村哑巴男孩青铜成了以兄妹相称的朋友,两人在奶奶的照料下共同成长。他们一起经历了贫穷的生活,也经历了“苦难中的美丽”。
现场剧照
“哥哥你光脚冷不冷……”舞台上,感动人的“泪点”伴随着情节一幕幕展开,一次次击中人心。因为家庭贫困,青铜把仅有上学机会让给了葵花,当葵花看见哥哥为了自己卖了脚上的芦花鞋,光脚走回家时,无比心疼地将哥哥冰冷的双脚拥入怀中。这一幕,让不少观众在台下留下了心疼的眼泪。
因为不忍妹妹葵花被欺负而闯祸的青铜被奶奶责罚,葵花大哭着跪下为哥哥求饶:“奶奶,别打哥哥了,今天的事不能怪哥哥,他宁愿挨打替我背黑锅,他是怕您知道我被欺负心疼啊!”得知错怪青铜的奶奶心疼不已,祖孙三人相拥而泣,暖暖的亲情潺潺得流过每一个观众的心里。
现场剧照
然而,不管故事发生的年代有多少坎坷和苦难,孩子们对生活、对未来总是充满阳光。当村庄因为蝗灾过后,生活陷入饥饿时,葵花却发现了天上有一朵云彩,“哥哥你看像不像一个大馒头”。她从天上“摘”下来一个“馒头”,分了一半给哥哥,又从地上捧了一把沙子,想象这是米饭。在那个苦难岁月,充满童趣孩子们苦中作乐的片段,让现场不少观众心疼并感动不已。
在音乐剧的最后,葵花要返城了,她倔强的不肯上船,坚持等哥哥青铜来送行,在大伙儿的劝说下,葵花被推上了船,这时哥哥青铜发疯一般赶到现场,得知葵花已经离开时心痛的无以复加。这时葵花突然出现在青铜面前,兄妹两人紧紧相拥,将现场推向高潮。所有的观众都感动的默默拭泪,报以最热烈的掌声。在现场,荔枝新闻记者采访了一名叫萱萱的小观众,她全程都聚精会神的在观看音乐剧,小脸时而眉头紧锁、泪水盈盈,时而被逗得哈哈大笑。她告诉记者,虽然在青铜和葵花生活的那个年代非常艰苦,但他们坚强乐观,懂得感恩。而我们现在生活的如此幸福,却经常抱怨。以后要好好珍惜现在的生活,努力奋进,不向苦难妥协,长大后做一名强者。
现场剧照
文艺名家全力打造 曹文轩倾情护航
《青铜葵花》是曹文轩先生的代表作。这部小说艺术展现了“苦难中的美丽、挫折中的成长”的深刻主题,在海内外享有较高声誉。2017年6月,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正式启动音乐儿童剧《青铜葵花》创排工作,并由江苏省少年儿童文化艺术促进会等单位承制,常州金坛华罗庚艺术团演出。该剧编创工作得到曹文轩先生的充分肯定。 “将我的长篇小说《青铜葵花》改编为大型音乐儿童剧,是一次创造,是一次有眼光的选择。” 作家曹文轩表示,《青铜葵花》是个凄美而感人的故事,现在“青铜葵花”作为意向、作为象征又有了新的内涵和迷人之处。
曹文轩在和主创人员交流
曹文轩亲笔书
《青铜葵花》作品
为打造富有影响力的少儿文艺精品,音乐儿童剧《青铜葵花》特别邀请中国儿童戏剧研究会名誉会长李若君、著名编剧薛梅、国家一级导演胡一飞、中国舞美协会名誉会长薛殿杰、著名作曲家周文军、著名服装设计张伯源、编舞吴德斌等一批国内知名专家担当主创团队,联袂给孩子们呈现了一部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高度融合的艺术精品。它是继音乐儿童剧《田梦儿》、《寻找“红头发”》之后,江苏精心打造的又一少儿文艺精品,目的是进一步发挥美育的滋养作用,努力用丰富的思想内涵、生动的艺术形式,提升青少年的审美能力和价值判断,引导孩子们欣赏美、追求美、创造美,从小在心中播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种子,争做时代新人。
现场剧照
“儿童剧《青铜葵花》这部经典名著进行另一种方式的解读、感悟和传播,让小观众通过舞台演出感受多重审美。”导演胡一飞称,孩子们喜欢听故事,引人入胜的故事才能吸引住他们坐在剧场里安静的欣赏戏剧。这部剧将温婉优美的江苏民歌与现代音乐节奏相融合,载歌载舞,展现鲜活的富有儿童情趣的艺术形象,达到感染人、引导人、教育人的效果。编剧薛梅介绍,全剧撷取原著中收养、让学、活着、离别等数个动人片段,希望今天的孩子们能体会到享受艰难和享受挫折的快乐,同时汲取在逆境中奋发向上的勇气和力量。“在物质生活极大丰富、享乐主义极端盛行的当下,对青少年的成长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现场剧照
据悉,音乐儿童《青铜葵花》将于下半年开始开展全省进校园巡演,让该剧走近更多孩子的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