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惊叹,盐城迎来近20万“稀客”!因为咱们有块宝,世界独一份!

2018年05月29日 17:32:35 | 来源:盐城发布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今天的央视新闻,关注了我们盐城的一个奇观,对鸟类感兴趣的小伙伴,一定不要错过。

  近20万只!!

  你没有看错!!

  如此之多的夏候鸟,聚集在盐城国家级珍禽自然保护区,时而停留地上,时而盘旋空中,场景蔚为壮观。

  什么是夏候鸟?

  夏候鸟是候鸟的一种。在春夏季飞到某一地区筑巢安家、生儿育女,幼鸟长大时,正值深秋,它们又陆续飞往南方较暖地区越冬,至次年春季又飞临这一地区繁殖,对该地区而言,这类鸟称夏候鸟。

  据保护区工作人员介绍,其中一种野鸟就是普通燕鸥。

  不知道?来了解一下!

  普通燕鸥:

  典型迁徙夏候鸟。体型略小约35厘米,繁殖期整个头顶黑色,胸灰色,尾深叉型。非繁殖期上翼及背灰色,尾上覆羽、腰及尾白色,额白,头顶具黑色及白色杂斑,颈背最黑,下体白。飞行时,非繁殖期成鸟及亚成鸟的特征为前翼具近黑的横纹,外侧尾羽羽缘近黑。第一冬鸟上体褐色浓重,上背具鳞状斑。虹膜褐色;嘴冬季黑色,夏季嘴基红色;脚偏红,冬季较暗。主要分布于北极及附近地区,繁殖区为北极及欧洲、亚洲和北美洲东及中部。春季于4-5月迁来,秋季于9-10月迁走。有很强的迁移性,在热带及亚热带海洋越冬。

  除了普通燕鸥,还有黑嘴鸥、白额燕鸥、白鹭等,在这里集群繁殖。

  这些候鸟为什么会选择在盐城集聚繁殖?

  因为在盐城拥有太平洋西岸和亚洲大陆边缘面积最大、生态保护最好的海岸型湿地,湿地面积达77万公顷。

  近年来,盐城市委市政府始终把湿地资源作为宝贵家底加以保护,坚定不移实施“生态立市”战略,出台最严格的生态保护制度,广泛开展湿地及野生动物保护宣教活动,关爱野生动物、保护自然环境的理念深入人心。

  目前,盐城滨海湿地是我国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区域之一,丹顶鹤、麋鹿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已入围世界自然遗产地名录预备名单,麋鹿保护区成为国际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成功典范。

  盐城把湿地保护融入区域发展战略中,作为可持续发展的一部分,为全球湿地保护作出了贡献。

  盐城享有黄海地区最重要的泥滩,这里已成为濒危的勺嘴鹬及许多其他物种的重要栖息地,麋鹿的生态系统也得以修复。这些努力表明,盐城是中国、西太平洋地区乃至全世界的生态守护者。

  据前些年统计,全球大约有两千多只丹顶鹤,其中大约有一半在盐城地区越冬。因此,保护盐城湿地对整个黄海生态系统的福祉十分重要。

  新闻多一点

  早前,《新华日报》曾以《盐城湿地,世界独一份》为题,报道了盐城市独特的湿地之美,


1月11日《新华日报》6版

  去年,黄(渤)海湿地可持续发展与世界自然遗产2017盐城国际研讨会在盐城举行,中外专家围绕湿地可持续发展及世界自然遗产等议题展开深入交流研讨,并实地感受盐城湿地保护的特色优势和申遗方面的努力。

  “黄(渤)海地区是世界最大、最重要的潮间带湿地所在地,这里具有重要而普遍的全球价值,有足够的生态价值与科学依据被提名为世界自然遗产。保护湿地不仅在盐城地方层面极其重要,对整个黄(渤)海生态系统也很重要。”将黄(渤)海潮间带湿地提名为世界自然遗产,是所有嘉宾的共同心声。

  湿地是大自然对盐城最深情的馈赠,更是我们地域文化的重要涵养。

  让我们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努力把盐城滨海湿地打造成为世界自然遗产中的“璀璨明珠”。

  (来源:盐城发布;编辑/张闻芝)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