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问》之后写《初心》 南京作家丁捷继续追问贪官落马的根源

2018年05月29日 11:50:56 | 来源:南京日报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去年,南京作家丁捷的反腐纪实文学作品《追问》大获成功,他开始了更深入的“追问”:“为什么有人在步入歧途后,才想起为什么出发?为什么有人在歧途上越走越远,走到末路也不肯回头?”而“追问”到的结果,汇聚成了新作品《初心》。近日,《初心》由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28日,丁捷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反腐文学是“刚需”,呼吁更多学者、作家甚至领导干部一起来创作。 

  记者:《追问》引发强烈反响之后,怎么想到写《初心》? 

  丁捷:《追问》出版之后,我在全国作了近百场报告。我在追问现实,而读者在阅读了作品后,提出了很多问题来“追问”我,有人把这种现象称为“《追问》引发的更多追问”。此后的大半年我无时无刻不在继续思考这些问题——这个落败的精英群体,他们人性深处的问题到底是什么?他们的困惑点和人生落败的引爆点到底在哪里?一边讲一边思考,应该说找到了一部分答案,这个答案,就是《初心》。 

  记者:《初心》可以说《追问》的续篇和升级,您认为《初心》在哪些方面实现了超越? 

  丁捷:《追问》是客观的、悲悯的、苍凉的;《初心》是随性的、深情的、温厚的。《初心》是大时代的大主题,是大主题的大散文,大、散,却要形成一种聚合的气势和力量。《追问》的难度在素材积累和采访,《初心》的难度在于表达民族文化的智慧和自我激情的混搭运用,在于以个性表达来达成共性认同的创作企图。尽管这两部作品在内容上关联度很大,但绝对不是一类作品,不好说谁超越了谁,至少我个人这样看的。 

  记者:为写《追问》,你进行了大量采访,最后舍弃了很多素材,其中包括一些熟人案例,现在这些人出现在《初心》里? 

  丁捷:《追问》重点写几个案例,展开他们的人生轨迹,当时在遴选素材时,发现我熟悉的那些人的案例不具有代表性。而《初心》更多是从自我出发,结合我的半生经历,写我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悟,这时候我更倾向于选择写我熟悉的人和事。 

  记者:《初心》向读者展现了很多落马官员的事例,您对哪个事例印象最深? 

  丁捷:我选择的案例,大多处于灰色地带、模糊地带。比如,劝我不要到基层任职的副县长,他活在“世俗正确”的底层智慧里,如鱼得水,他看起来对人是“友善”的,自己也很精明,工作也很有方法,看起来“优秀”无处不在。然而,他这样的领导干部,身处一个重要位置,对国家的长远事业是有深度危害的。你要把握这种案例,需要跟他一样“善意”、“精明”,还要在“境界”的认识上高于他。但一旦看透之后,你会非常惊恐。有些“伪精英”的坏,坏得很有文化,很有水平,可以说,波澜不惊,行云流水。现实中,我们往往很享受这种“坏”,我们一不小心就在这种“坏”中安乐死。而更惊恐的是,我们如果有勇气盘点一下自己,不难发现有时候我们也有这样的“坏”,至少有那么两件事做得很“坏”。 

  记者:您本人是江苏省属某文化集团纪委书记,听说您准备写一本书叫《纪委书记》? 

  丁捷:也不一定叫《纪委书记》,可能叫《五年》。现在规定纪委书记任期是五年左右。我们是党的十八大之后任命的、在重拳反腐背景下走马上任的一代纪检干部,这个时代每个人的经历和内心都是一本厚重的书,将来有机会我一定要以纪实散文的形式把我这几年的情感起伏激荡写出来。

  (来源:南京日报 编辑/李瑶)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