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0多岁的明城墙是南京重要的城市名片,而由南京领衔的“中国明清城墙”联合申遗工作一直备受关注。今天(5月28日)上午,由江苏省文化厅、中国明清城墙联合申遗办公室主办的中国明清城墙联合申遗第六次工作会议在南京召开,联合申遗各城市代表和专家学者共同为申遗出谋划策。
从2006年南京、西安、荆州、兴城联合申遗以来,中国明清城墙申遗已走过十二个年头,2009年襄阳、临海、寿县和凤阳也被国家文物局列入申遗预备名单。目前,宣化、正定、长汀、开封、肇庆和歙县也申请加入申遗阵容。
中国明清城墙申遗文本编撰者、南京大学教授贺云翱指出,申遗城市增加并不是简单的“捆绑式申遗”,而是全社会越来越珍视文化遗产的结果,“为什么会不断增加?每座城市对城墙本身的价值认知,在最近的十几年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它对展现中国古代的城市文明,每座相关城市自身的发展特色、发展规律、空间确定、城市的功能布局,以及城市优美景观的塑造,都产生过重大的作用。这么多的城墙实际上构建了有内在逻辑关系的文化共同体。”
联合申遗的城市之一,湖北省荆州市的荆州城墙是中国现存的四座保存最为完整的古城墙之一,周长11公里,是我国延续时代最长、跨越朝代最多、由土城发展演变而来的唯一古城垣。荆州博物馆副馆长贾汉清介绍,去年《荆州古城保护条例》出台使得城墙保护有法可依,此外,荆州市政府正在加大力度开展城墙保护整治和展示利用工作,“现在市政府加大力度对城墙周边环境整治,护城河清淤,保护区域范围的民房的拆迁。过一两年,周边的环境会有很大的改善,对于吸引全国世界各地游客有很大的带动作用。”
南京作为联合申遗牵头城市,积极建立健全申遗协调机制,不仅创办了中国城墙研究院,加强中国明清城墙整体价值研究,同时加强城墙博物馆建设。目前南京城墙博物馆已经完成设计方案,由华南理工大学何镜堂院士团队担当设计,确定项目投资2.8亿元,将于6月动工建设,计划2019年建成,将成为展示中国古代城墙历史和文化的专题博物馆,以及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展示地。
当然,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18年起实行的“新限额制”,结合国家当前申遗工作形式,中国明清城墙成为国家正式申报项目还需要一定时间。贺云翱认为,多个城市需要坚定申遗目标,协同有效推进,“中国明清城墙申遗,目前跟国外的已经成为世界遗产的、或者正在申报的城市相比,我们还是有差距的。比如要有非常好的田野调查、考古发掘、测量的工作,再比如城墙在风化,我们如何防风化,城墙在修复,我们如何来保证修复材料的科学性。再一个保护跟城市本身的发展,跟当地居民的共同分享,这些方面还有若干工作要做。”
(来源:江苏新闻广播/张倩 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 编辑/蒋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