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苏网讯 “感谢医生团队的努力付出,圆了我们小家庭的梦想。”今天(5月26日)下午,来自无锡的张女士怀着无比感恩的心,带着三岁的儿子来到南京鼓楼医院参加一场特殊的活动。她说,儿子是在南京鼓楼医院出生,也是干细胞移植修复子宫内膜技术下诞生的"再生宝宝"。包括张女士的孩子在内,16位经“再生医学项目”诞生的宝宝汇聚在他们曾经诞生的南京鼓楼医院,参加由南京鼓楼医院和中国科学院共同主办的“爱与希望”亲子联谊会。
生育困境 如何破解?
调查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不孕不育的患病率呈逐年上升和年轻化趋势,目前不孕不育患者已经超过5000万,占育龄人口的12.5%,即每8对夫妇中就有一对面临生育困境。
南京鼓楼医院妇产科主任医师胡娅莉告诉记者,在导致不孕的因素中,严重子宫内膜损伤导致重度子宫腔粘连和卵巢早衰,是最棘手的两大因素。中科院戴建武研究院向记者介绍了这个改变了三十多个家庭命运的技术:利用干细胞进行瘢痕化子宫内膜的修复和卵巢功能的恢复。
戴建武和胡娅莉团队经过多年合作,摸索出了一种在胡娅莉看来“最合适的”治疗方式:在利用戴建武团队研发的功能胶原支架材料的前提下,复合来自孕者自体的骨髓干细胞或异体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对子宫内膜进行修复或促使子宫内膜再生。这一治疗方式在经过大量的基础和动物实验后,于2013年开始在南京鼓楼医院开展临床研究,取得了重要突破。2014年7月17日,第一例子宫内膜再生临床研究婴儿在南京鼓楼医院出生。而近年来,这项技术不断取得新突破,其他来源的干细胞移植和生长因子也成功应用,进一步拓展了该项技术的可及性。
卵巢早衰,不治之症?
而对于卵巢早衰的女性来说,干细胞技术无疑给了他们更大的希望。南京鼓楼医院生殖医学中心孙海翔主任告诉记者,卵巢早衰的女性即使通过辅助生殖技术,也很难实现受孕,因为这类患者在月经周期中没有优势卵泡活动,无法取得卵子。
为了解决卵巢上的这个“不治之症”,中科院戴建武团队设计了可注射智能型胶原支架材料,用于卵巢功能再生。脐带间充质干细胞附着在可降解的胶原支架材料上,利用支架帮助干细胞定植、分化,激活原始卵泡,修复早衰的卵巢,使卵巢早衰的女性能够重新获得生育的能力。目前已有2名患者获得临床妊娠,另有两名患者正准备移植。
一切只是开始
孙海翔教授介绍说,未来团队要做的是不断扩大病例数,找出适应证。相关人士指出,干细胞研究正处在快速发展的道路上,但还没有到大范围用于治疗疾病的程度,也没有完善的质量控制标准。事实上,除了技术已经成熟的造血干细胞治疗血液疾病以外,我国批准的采用干细胞临床治疗都只能用于临床研究,并且规定干细胞临床研究只能在授权医院进行。
“我们的研究还远没有结束,能让患者受益,对于医生来说,这就是成就。”胡娅莉告诉记者。
(来源: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朱晓莹 江苏新闻广播/张祖名 图片拍摄/张可欣 编辑:秀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