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时3年耗资90万+!明代的无锡豪门钱樟夫妇合葬墓出土服饰修复完毕,下月展出!

2018年05月25日 14:29:24 | 来源:无锡发布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罗衣何飘飘,轻裾随风还

  顾盼遗光彩,长啸气若兰

  汉服之美,古典、含蓄、轻盈、飘逸。

  而在中国古代服饰发展史上,

  明代服饰的美学造诣又堪称典范。

  甚至在今天“汉服”热潮中,

  也是标准代表服饰。

  5月23日,在杭州西湖边的中国丝绸博物馆内,工作人员将20余件修复后的丝织品逐一清点完毕后,郑重交至无锡市文化遗产保护和考古研究所(下称市考古所)副所长李一全手中。

  至此,历时3年、耗资90余万元修复的20余件无锡七房桥明代钱樟古墓出土服饰终于悉数“锦衣而归”。

  无锡“七房桥钱氏”的家族传奇

  太湖流域无锡,居住着钱氏一族。钱家为无锡望族,祖籍浙江临安,为吴越武肃王钱镠后裔,于宋时由嘉兴迁至无锡。

  自钱镠开始钱家历朝历代皆有俊杰,宋明以来特别是明清时期,钱家涌现出无数的政治家、文学家和著名学者。而无锡七房桥的钱氏一族在近代以来,更是一门走出了六位院士(钱穆、钱伟长、钱易、钱临照、钱令希、钱俊瑞),“七房桥钱氏”在不断续写着自己的家族传奇……

  1999年至2000年,无锡市原鸿声镇第二砖瓦厂在取土过程中先后发现了明代钱氏家族墓8座。

  2012年,无锡市文化遗产保护和考古研究所在对鸿山街道开发建设所征地块勘探与调查中又发现钱氏家族墓地中的钱樟夫妇合葬墓(钱樟为钱镠的二十世孙,其妻为华氏)。

  在这座明代的浇浆墓葬中,发掘出土了一批金、银、铜、锡、瓷、木器以及纺织品,为研究无锡钱氏家族以及明代无锡地区的物质生活、丧葬习俗提供了重要参考资料。

  钱樟家族墓地出土的金银器 

  钱樟墓地出土的服饰

  文物修复,还原华美衣饰

  因墓中出土的丝绸大多穿在墓主人身上,伴随着尸体的水化而被腐蚀,极难保存,且受制于地理位置、外部环境的变化,多数墓葬中的丝织品往往一出土就会发生褪色甚至粉化,常常千墓难出一丝。

  2014年,无锡市文化遗产保护和考古研究所委托地处杭州的中国丝绸博物馆对钱樟夫妇墓出土的明代服饰实施了保护性修复—— 通过消毒、揭展、清洗、记录、修补等流程,采用针线缝合加固的物理修复方法进行修复。即选用与纺织品文物材质风格相近的现代织物,衬于破损物背后,再通过相应的针法将两层织物缝合,从而起到加固作用。

  “这批服饰虽大部分已经褪色,但其形制保存状况良好、纹样清晰、金饰华丽,且品种丰富、材质多样,极具明代服饰特色。”

  ——中国丝绸博物馆副研究馆员王淑娟

  棉布贴里

  绸 裙

  云凤纹福寿巾

  日月纹绣缎背袋

  “超贵”衣橱即将展现在无锡市民眼前

  这批出土服饰从品类来看,既有穿着用的袄、裤、裙、鞋、巾等,又有生活用的枕、包袋等物,形制齐全;从面料来看,除几件绢袄之外,其余基本为缎纹暗花织物,也有棉、麻等物;从纹样来看,经复原后涵盖植物、动物、自然景观、几何及其他人文纹样等各类明代暗花织物纹样。

  棺垫上铜钱锈蚀留下的印痕,背袋上嵌合良好的金质子母扣,福寿巾上丝丝可见的流苏……共同呈现那个时代的印记,穿越岁月的超贵“衣橱”印证着无锡地区明代贵族服饰文化。

  好 消 息 !

  这批服饰文物返锡后

  部分物品将于6月9日

  在宜兴市博物馆展出

  而“钱家衣橱”也将

  择时向广大市民打开

  (来源/无锡发布 编辑/李娴)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