闵家后人回到唐闸老家,还带来一份珍贵礼物……

2018年05月23日 10:12:28 | 来源:微港闸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上周,唐闸印象展览馆迎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汤家巷闵家后人、天鹅座的发现者、86岁的天文工作者闵乃世老先生。穿越大半个世纪的光阴,闵乃世深情讲述了闵家尘封已久的往事。

  去年10月,唐闸印象展览馆正式建成开馆,展览馆中有一间近80平方米的展厅——“唐闸人家”展厅,完好保留了闵家老宅。

  “一看就知道是我家的房子,原来,我和父亲住在东房,里面有两张床、一张书桌母亲和两个妹妹住在西房,我在这里住了整整6年。”尽管1952年闵乃世就离开南通定居上海,但回到家乡,闵乃世仍然乡音不改,一口地道的南通话。

  老人家笑着说,一回到唐闸就特别想讲南通话,“我是闵家的孩子,也是唐家闸的孩子!”

  1932年,闵乃世在唐闸出生,1937年随着日本人的到来,举家迁往林梓、石港等地。1938年夏天,他们逃往上海,住在相对安全的租界。为此,闵乃世在上海读完了小学。1945年,抗战胜利后,闵乃世回到南通,在敬儒中学读完初中、高中,在唐闸度过了一段他终身难忘的青少年时光。从1953年起,闵乃世就担任了中国福利会上海少年宫的天文指导,为一批又一批青少年讲解天文知识。1975年,他发现了一颗新星——天鹅座。1980年,闵乃世开始为青少年编写天文书籍,他的作品生动有趣,文学性强,受到全国科普爱好者的欢迎。

  今天,闵乃世为家乡唐闸带来了一份特别的礼物:一本纯手工制作的立体书,封面写着《中国近代工业遗存第一镇唐闸》。

  翻开这本别致的立体书,唐闸的大洋桥、大生纱厂、钟楼、板鹞风筝、狼五山甚至敬儒中学剧团演出歌剧《赤叶河》的场景,都在立体书中栩栩如生地展现出来。与此同时,有趣的“星座花园”、浩瀚的“星空画廊”、神秘的天鹅座、黑洞等一系列天文、宇宙知识,也通过直观的形式,在立体书中进行了展示。

  “为了赶得上这次带回来,我上周刚刚赶制完成,希望可以放在唐闸印象展览馆进行展示。”闵乃世笑着说。

  一段小视频,见识一下这本神奇的立体书

  ▼▼

  故地重游,闵乃世感慨万千。在当天的座谈会上,他娓娓道来祖父闵开三、伯父闵仲辉、红楼女主人闵之完等闵家人的故事。

  ““光‘乃字辈’的后人就有80多个,他们在科技、文学、经济等多个领域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值得进一步挖掘。”港闸区政协副主席马俊表示,在古镇改造中,唐闸古镇办高度关注闵家宅院和闵家的故事,并将其作为汤家巷文化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下一步,唐闸印象展览馆计划开设闵家专题展厅,收集更多闵家宗族的史料,向更多的唐闸人讲述闵家的精彩故事。

  相关链接

  提到唐家闸的名宅大院,不能不说到闵家宅楼与大院。

闵家宅楼与闵仲辉(左下)资料图

  闵家宅楼是唐闸老镇的历史地标。拔地而起的三层黛瓦粉墙小楼,在它崛起后的半个多世纪里,一直是河东大洋桥畔最显眼的建筑制高点。而卧踞其下的闵家大院,则在一场改天换地的政治风云后,转身蜕变成了唐闸镇在新中国建立后的政府行政中心。闵家大宅占地10余亩,商居合一围院,内有一幢主楼与南北多座庭院组成。临街朝河岸筑花墙一道,北设边门纳货,内建榨油、碾米工场、仓库与青砖铺砌的露天大晒场。宅楼南面为街面店堂,砖雕的“汇通银行”金字招牌镶嵌在店堂门外的墙中。跨入楼堂,东为“和丰油坊”曲尺柜台,西为“汇通”账房与接待室,堂内陈设考究。二楼东西分别为主人卧房与书房,中央为办公兼会客厅。楼堂北侧另有扶梯直达三楼,楼上为雇员宿舍。传统民居建筑三层高者,唐家闸唯此一家。整座建筑除东墙是体外,三面皆进口松木结构,梁大柱粗,阅八十余春秋岿然如初,成为唐闸大桥东畔与红楼相对峙的老镇地域标识。

  闵仲辉,闵家宅院宅主,美国芝加哥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历任大生股东、复兴面厂董事、广生油厂经理、和丰油坊与汇通银行董事长。其父闵开三于清末民初来唐闸创业并参股大生股份发迹,后捐资助学,与张謇兄弟共同创设唐闸实业小学校,被公推为第一届校董会成员。

  (来源:微港闸 编辑/马腾达)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