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 年五月第三个星期日是全国助残日,今年刚好遇上了“5.20”,今天(5月20日)下午,“爱的好声音—我的图与话”关爱听障儿童书画义卖活动在南京艺术学院举行,所筹集到的善款将专项用于听障儿童的救治,让无声世界听到“爱”的声音。
尽管技巧还有些生疏,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十多位听障人士用朗诵的方式向台下的父母、老师和帮助过自己的人诉说着爱的感谢,其中一位英语发音标准的姑娘特别惹人关注。27岁的张冰玉毕业于墨尔本皇家理工大学,她告诉记者,11个月大的时候因为中耳炎导致听力丧失,父母和医生都没有放弃,自己才能和正常人一样感受大千世界的美好:“我在6岁8个月的时候,植入了人工耳窝,能够有效地帮自己听到声音,在这路上会遇到很多的障碍,我们那时候还小,父母的引导和心态很重要,会影响到这个孩子,怎么看待自己的听力问题,我很感恩他们。”
统计显示,我国每年新生听障儿童有2.3万人,新生儿永久性听力损失的发病率是千分之一到三,加上后天损伤的,听障儿童数量众多,但并非所有人都能拥有张冰清一样的好运,江苏省儿童少年福利基金会网络募资部部长汤承英表示,有些家庭发现得太迟错过了最佳治疗时间,也有的受制于高昂的费用,无力承担:“困境儿童买一个耳蜗需要3万块钱,对于家庭拿出这部分钱非常困难,我们呼吁社会大家能够奉献爱心,让听障儿童融入社会,讲出最想说的话。”
今年3月3号全国爱耳日,江苏新闻广播、江苏省儿童少年福利基金会聪灵计划基金等多家单位共同发起了“爱的好声音——我的图与话”关爱听障儿童大型公益活动,在金陵图书馆集中展示了一批听障儿童的绘画作品,在南京艺术学院校庆之际,师生们也拿出自己的创作,通过线上线下的拍卖,筹集善款帮助这些孩子们。
聪灵计划基金发起人陈卉表示,“回归主流社会的普通学生,他们仍有听不清楚,造成学习的困境,我们30名听障学生募集每人1万块的听力提升系统,让他们更自信,第二个公益目标是为10位另外一侧耳朵没有助听设备的困境家庭孩子,能够有人工电子耳蜗,每人3万块,第三个就是在华澳康复学校每个学校有一套声场设备,康复更有品质。”
活动现场,不少爱心人士频频出价,购得绘画作品。江苏新闻广播主持人李杰一直是爱的好声音活动志愿者,他说,活动启动5年来,已经帮助了1000多个孩子,未来还会有更多的活动形式,需要大家参与进来,继续帮助他们,感受声音的温暖。
他感言道,“参加这样的活动也是媒体公益性所在,听障儿童这些特殊群体恰恰需要我们投入更多的关注,更多的爱,才能够帮助他们更好融入我们的生活当中,他们今后成长的路还非常的长,需要我们持之以恒的努力和帮助才可以。”
(来源:江苏新闻广播/查多 编辑/蒋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