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千年中华舞姿,这群平均年龄19岁的95后 “激活”汉画中的舞蹈

2018年05月19日 14:21:18 | 来源:交汇点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南博奇妙夜”如约而至,今年的主题是“舞动一座博物院”,也让一群特殊的舞者有了更多的关注度。他们就是从北京远道而来的首都体育学院的学生们。平均年龄19岁的这群95后,通过复原汉代拓片上的舞蹈,让文物动起来!

  当天的演出,来自汉画像乐舞重建复现工作坊、首都体育学院的学生们一共带来了《建木之下》、《手袖威仪》、《弄剑》、《羽人》、《逶迤丹庭》五个剧目。舞蹈以汉画为基础进行整合编排,还原了很多经典的拓片和壁画动作。当舞者定格的瞬间,观众会发现,他们的造型与背后大屏上展示的汉画还原度很高。

  据悉,汉画舞蹈此前只在北京小范围演出过,“我钻了几十年的汉墓,见过上百块汉画舞蹈砖石,今天好像是从墓里钻了出来,也想活动一下筋骨来手舞足蹈……”北京大学汉画研究所所长朱青生教授在观看后发出了如此的感慨。

化妆中的“羽人”

化妆中的“羽人”

  第一次来到南京演出,并且和普通的市民零距离接触,兴奋和期待溢于言表。“这群孩子昨天来的,一直到现在都没有时间出去玩过,都在认认真真排练。”《汉画舞蹈》由北京舞蹈学院刘建教授策划编排,一路走来,刘建觉得难的在于考证,音乐考古、图像考古、服饰考古……舞蹈中所,有的细节都要有出处、有史料支撑。

  “你看看这件水袖,是亚麻的,加起来的重量是四斤七两,一般丝绸的水袖也就二两左右,穿着跳起来不是一个感觉。”刘建告诉记者,现在水袖舞所用水袖一般都是用丝绸做的,但是丝绸盛于明清,用在汉舞中显然是不合适的。

  采访中,一位女孩一直在低头干活。记者上前一看,原来她正将两颗珠子缝制到鞋上。首都体育学院舞蹈老师姚远、李昂告诉记者,这个女孩也是跳盘鼓舞的。“盘鼓舞流行于汉代。舞者要站在盘或者鼓上或者在周围盘旋跳踏,鞋上的珠子就是用来敲打鼓边发出声音。”

  服装的颜色也是有讲究的。“汉代人很聪明,他不像唐代的飞天,把人对生命的感觉跳到天上去,他们是把天下的太阳、星星和月亮挪到地下来。盘鼓舞舞者的服装为什么上蓝下白?因为蓝色代表的是蓝天,白色代表白云,古代服装这么设计的,红红绿绿的就不行。”刘建表示,为了这两个颜色,他们查了很多汉代画像,才找到确凿的出处。

  这样的考证在整个舞蹈的设计编排环节可以说不计其数,刘建和他的团队搜集了中国各地的汉代画像,然后再分类别,剔除其中的表现车马、饮食的部分,将表现舞蹈的图一张张搜出来,然后一一对比研究,最后才化成舞蹈呈现出来,“我们的一支舞可能需要花费的时间是5年、10年,真的是非常困难的过程。”

  来南京表演的这14位舞蹈演员,都是首都体育学院的学生,平均年龄19岁,其中最小的是16岁的重庆女孩李婧,今年刚刚上大一。“作为当代的大学生,我觉得通过这个舞蹈,可以更多地了解中国的历史。”李婧表演的是《逶迤丹庭》,她摆了个动作告诉记者,汉代人跳舞时身体的幅度、“凹”的造型比之现代要更大一些,所以一开始模仿拓片上舞者的动作,自己并不习惯,后来跟着老师学习,知道了每个动作背后的意义,才体会到古代女性的线条和美。

  在刘建看来,复现汉画舞蹈并不是创新,“因为这些本来就是画像中的舞蹈,只不过没人去激活,我们把它激活了,让现代人穿越到古代人那里去看一看,他们究竟是什么样的。”他认为,通过复现汉画舞蹈,找回属于中国人自己的身体语言和审美是非常重要的。

  (来源:交汇点 编辑/李明莉)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