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痛的沉淀与超越》艺术展在江东门纪念馆开展。
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当天,《新方法、新公众:痛的沉淀与超越》当代艺术展正式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开展。展览以战争反思为主题,展示了以色列已故艺术家、日本教师、中国青年艺术家的艺术作品,展开跨越时空、跨越民族的“艺术对话”。展览将持续至今年9月。
全球著名雕塑家玛纳什·卡迪诗曼的“秋之落叶”金属脸艺术装置展现了二战中所有受难者惨遭的迫害,该作品由两万多枚张着嘴、睁着眼、面部狰狞的铁片“金属脸”组成。今年“国际大屠杀纪念日”前夕,玛纳什·卡迪诗曼的儿子本·卡迪诗曼将其父亲生前创作的“秋之落叶”装置艺术中的4枚“金属脸”雕塑捐赠给纪念馆。纪念馆根据这4枚雕塑制作了近700个复制品,设计成“金属脸”艺术装置,观众走进“金属脸”铺成的甬道,脚下发出“咔咔”声响,体验“二战”中生命受摧残的受难者的呐喊,反思战争。
《南京的悲伤》黏土作品是由中日两国学生用黏土创作悲伤的面孔。1996年,被称为“日本的良心”的日本反战人士、日本铭心会会长松冈环女士,组织日本大阪的青少年用黏土制作了《南京的悲伤》艺术作品,通过展示南京大屠杀受害者悲伤的面部表情,表达对战争的反思和对和平的向往。今年3月,松冈环第98次来到纪念馆,带领南京晓庄学院第一实验小学的孩子们制作具有特殊意义的“黏土脸”雕塑。纪念馆将中日两国学生制作的81枚黏土作品设计成“黏土脸”艺术装置,唤起观众对南京大屠杀受害者的追忆。在昨天的开幕式上,松冈环说:“无论是日本孩子,还是中国孩子,我都希望他们了解历史真相,思考未来、珍惜和平!”
(来源:紫金山新闻 编辑/李明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