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20号是我国第29个“中国学生营养日”。5月18号,省卫计委、省预防医学会以及省疾控中心在苏州市平江实验学校举行“中国学生营养日”宣传启动仪式。去年的监测数据显示,我省中小学生超重肥胖率已超过30%。 我国学生的营养状况不容乐观。虽然膳食热量供给基本达标,但蛋白质供给量偏低,优质蛋白比例小,钙、锌、铁、维生素A等营养素明显不足。

今天下午,2018南京市小学生健康知识竞赛在南京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举行,主办方南京市教育局中小学卫生保健所希望通过竞赛促进更多学校重视健康教育,深入开展健康促进学校的创建工作。

5.20学生营养日的活动主题是“营养+运动,平衡促健康”。宣传活动现场,学生们生动活泼的节目,分享成长中的健康心得,用孩子们自己的方式诠释“营养”、“运动”、“健康”主题。
学校教育 健康第一
本次竞赛以健康生活方式、疾病防治、心理健康、应急避险、膳食营养等为主要内容,以南京市12个区为单位,每区派出3名小学生组队参赛,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健康知识,强化学校健康教育工作,使学生的健康素养得到有效提升。南京市教育局中小学卫生保健所副所长马萍说,“在小学,我们要求在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初中在生物课课程当中,进行一些健康知识的渗透,那么我们健康教育课要求,包含五大领域的内容,包括疾病防控,生长发育与青春期的保健,健康的生活方式养成,还有一些心理健康以及安全与避险。”

通过采访,记者发现学生一日三餐普遍是早餐马虎、中餐凑合,加上缺乏体育运动和身体锻炼,学生中营养不良者日益增多。而青少年不良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为成年后患心脑血管病、高血压、糖尿病、肝胆疾病等慢性病埋下了“定时炸弹”。
原东南大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系副教授陆琮明说,值得关注的是,学生学业负担重、饮食不重视,我国青少年肥胖症发生率逐年升高,有的地方高达15.3%。来自江苏省教育厅的数据,2017年学生营养健康监测显示,学生肥胖率和超重率与“十二五”末比略有增高,分别增加了1.0%和0.7%。
陆琮明呼吁,为了青少年茁壮成长,应大力普及学生营养知识,为学生提供合理的饮食结构,尽可能使营养早餐达到合理营养和平衡膳食的要求。同时,他也建议,有条件的学校可以给孩子加课间餐。
早上吃的好,要做到能量充足,优质蛋白够,最好有些蔬菜水果。从营养学的角度,小学课间应该有加餐,小孩子血糖调节水平没有发育好,特别是经过4、5个小时,这时候血糖是下降的,基本上没有办法集中精力,这个是影响孩子营养比较大的方面。
2010年起,南京构建课内教育、课外活动和健康促进学校创建三位一体的健康教育模式,经过8年的努力,南京市600多所中小学校中,已经有480所通过健康促进学校的考核,其中金牌学校30所,银牌学校162所,铜牌288所,占全市中小学总量的近80%。

专家介绍,健康促进学校的创建和评价,主要涉及校园环境、体育教育、健康教育、卫生工作和食品安全等几项重要内容,通过健康促进学校的创建,能够有效提升学校卫生工作和师生健康素养水平。
陆琮明表示,“好处就是对学生的健康有利,比如说要想办法把近视率能够控制起来,生长发育能够变得比较好,他们的饮食能够吃好,比如我们对食堂是有要求的,你达不到A级水平,你就不能够作为金牌学校来创立。”

中小学生应该如何正确的吃和运动呢?省疾控中心儿童青少年健康促进所所长张凤云张凤云介绍,大家可以遵循“52110”原则—— “5”指的是每天应吃5个拳头大小的蔬菜和水果;“2”是要求孩子使用电脑、看电视、玩电子游戏的时间每天不超过2小时;那么“1”呢,每天应该进行1个小时以上中等或高等强度运动;还有一个“1”:每天吃1个拳头大小的肉制品,不能太多;那么“0”,我们倡导的是不喝含糖饮料。
(来源:江苏教育频道/徐华峰 江苏新闻广播/沈杨 曹勇 编辑/文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