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出台新政发力新一代人工智能 企业引进全球顶尖人才最高可获1亿元资助

2018年05月17日 21:47:10 | 来源:交汇点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5月17日,记者从江苏省经信委获悉,为抢抓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机遇,构筑先发优势,促进全省产业智能化升级,江苏省印发《江苏省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实施意见》(下称《意见》)。

  强优势,发展新“引擎”抢占“新风口”

  省经信委科技质量处相关人士指出,随着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到来,人工智能已经成为国际竞争的新焦点和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经过多年的持续创新发展,江苏已成为全国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发展的重要基地,成果突出——

  产业技术创新活跃,数字经济、共享经济加快发展,在南京、苏州、常州等地区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人工智能产业集聚区;在语音识别、图像识别、智能机器人、智能无人机、智能传感器、智能芯片等部分领域,突破了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在智能制造、智慧医疗、智慧教育等领域,形成一批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典型应用场景。

  产业竞争力和影响力不断增强。目前,全省约有360家企业开展人工智能相关业务,涉及智能机器人及相关硬件、智能传感器及芯片、智能软件及算法、人工智能平台、人工智能系统(应用)等领域,去年全省相关业务收入达230亿元左右。

  不过,江苏人工智能产业还处于起步阶段,缺少有国内影响力的龙头骨干企业,高端产品少,领军人才缺乏,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突出,必须抢占人工智能“新风口”。

  明目标,成为“引领区”“先行区”

  对标找差,在此背景下,《意见》提出鲜明目标——

  产业规模不断壮大。完善人工智能产业链,提高产业整体竞争力,培育5家国内领先的龙头骨干企业,发挥龙头企业带动效应,人工智能相关产业的规模超过1000亿元;

  产业技术显著提升。突破一批关键共性技术和核心技术,培育一批标志性战略产品,语音识别、模式识别、计算机视觉、智能传感器、神经网络芯片等重点领域的关键核心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产业支撑持续增强。着力建设10个人工智能创新平台,培育一批人工智能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在重点领域率先开展创新应用,组织实施50个重点应用示范项目,培育20个提供深度应用场景的示范企业;

  产业集聚效应明显。汇聚全球创新资源,壮大人工智能高端人才队伍,着力打造4个国内有地位、国际有影响的人工智能产业集聚区。

  到2020年,人工智能产业技术创新显著,新产品新服务不断涌现,产业规模和总体竞争力处于国内第一方阵,成为全国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发展的引领区和应用示范的先行区。

   细划分,4大任务分解到“项”

  《意见》提出大力发展人工智能平台,加快发展人工智能软件产业,加快发展人工智能硬件产业,加快发展人工智能服务型企业等4大重点任务,分解到实实在在的具体“项目”成为突出亮点。

  比如,大力发展人工智能平台,就包括基础技术开发平台,如南京新港人工智能产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国家超级计算无锡中心等;应用性支撑平台,如南京市政务数据中心(麒麟)、苏州国科数据等;创新创业服务平台,重点建设南京人工智能产业技术研究院、苏州工业大数据众智平台等。

  而在发展人工智能硬件产业方面,细分为智能传感器方面,重点支持南京高华科技、无锡美新半导体等围绕行业需求加大智能传感器研发力度;神经网络芯片方面,重点支持南京地平线、中科院自动化所南京人工智能芯片创新研究院等自主研发人工智能专用芯片;智能机器人方面,重点支持南京埃斯顿、南京熊猫电子装备等做强做精所在细分领域的智能机器人业务;其他智能装备与产品方面,大力发展如智能无人机、智能网联汽车、智能摄像头、新一代智能手机等。

  重落实,7项举措力度空前

  意见提出夯实发展基础,培育龙头企业,提升创新能力,强化应用牵引,强化人才支撑,注重集聚发展,营造发展环境等7大项主要措施。

  相关人士解读说,这些措施体现出一方面目标明确、可操作性强,另一方面又不急功近利的特点。

  比如在培育龙头企业方面,《意见》提出,在语音识别、模式识别、智能机器人、高端智能传感器、生物芯片等领域,建立人工智能重点企业培育库,制定入库标准,建立动态调整机制,重点培育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人工智能龙头企业和“独角兽”企业,正符合经济发展的潮流和我省的现状。

  同时,奖励机制力度空前。在抢占人工智能产业人才高地方面,坚持“引进和培养相结合、用才与留才相衔接”,实施人工智能高层次人才计划,探索研究制定人才等级标准,按照细分行业类别、技术领域等建立国际国内高级人才库,支持省重点人工智能产业集聚区“先行先试”,出台特殊人才政策,按照“特事特办”原则,吸引全球顶尖人才,给予引才企业最高1亿元配套资助。

  (来源:交汇点 编辑/李瑶)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