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心社区“妈妈”志愿服务队志愿者陪高龄老人聊天。
在雨花台区铁心桥街道铁心社区,有一个银河志愿团队,专门为社区高龄孤寡老人提供志愿服务。因团队成员均是女性,且都做了妈妈,被社区居民亲切地称为“妈妈”志愿服务队。
“妈妈”志愿服务队中,有六七十岁的退休老人,也有年轻活泼的全职妈妈。成立近两年,已为社区近百位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提供关爱服务,给他们送去温暖。
姐妹情
“老妹每次来了陪我聊天,真是好人!”
昨天一大早,江双珠和往常一样,上门走访了她帮扶的社区居民王小娟。得知王小娟老人家里的菜吃完了,她又顺路到附近的菜场买了新鲜的蔬菜,送到老人手中。
江双珠已年过七旬,但身体硬朗,是“妈妈”志愿服务队中年纪较大的,也是志愿队入户服务小组的组长。她每周的任务就是向空巢、高龄老人和其他需要特殊照顾的老人送上温馨问候,确定老人在家安全,并提供必要的帮助。
王小娟,今年已经80多岁,唯一的女儿有精神残疾,家里十分困难。“老人有高血压等疾病,因用药不及时,经常在家中晕倒。结对帮扶后,我把老姐姐平时吃的药整理好,放在方便取的地方,还设置了提醒闹钟,减少吃药不及时造成的风险。”江双珠告诉记者。
“老妹每次来了陪我聊天,还安排志愿者洗衣买菜打扫卫生,真是好人!”王小娟竖起大拇指。
“我还能动,照顾老姐姐是分内的事。”面对王小娟的表扬,江双珠平静地说。
母女情
“懂得做母亲的不容易,我有责任照顾好老人”
“妈妈”志愿服务队的志愿者不仅对老人进行日常问候,还负责老人的生活援助和心理疏导。
“吴妈妈,不要生气了,子女也有难处,他们有空就会来看你的。”昨天上午,在铁心社区,史小梅正在开导赵彩萍老人。
82岁的赵彩萍老伴去世得早,一双儿女都在外地上班。在电视上看到今天是母亲节,生气子女为什么没有给她打电话。
史小梅说,“彩萍阿姨一个人生活久了,性格有点孤僻,加上子女不在身边,会有点小情绪,我们也能理解。好好哄一哄,老人也就开心了。我准备为像彩萍阿姨这样的高龄老人建立一个微信群,让这些老人可以在群里相互聊天,减少孤单感。”
“我今年刚满40岁,在这个团队里算是年龄小的。之所以参加志愿服务,源于我的家庭,源于我是一个妈妈吧。”史小梅说。
原来,史小梅自己的女儿从小身体不好,耳朵失聪。年事已高的母亲又瘫痪在床。为照顾母亲和女儿,她比一般人付出了更多的努力。“母女连心,懂得做母亲的不容易,我有责任照顾好老人。”史小梅动情地说。
邻里情
“妈妈助老进社区”,形成邻里互助浓浓氛围
志愿队的徐箴是南京医科大学二附院的退休医生,今年已经75岁。徐箴坚持每周一次给居民提供测量血压血糖的公益服务。90岁的周永康,血压一直偏高,徐箴坚持每周给老人监测血压,并告诉照顾老人的护工在用药、饮食等方面应该注意的事项。如今,很多居民已经跟徐箴成了熟人,称赞她是“不老的天使”。
据了解,自2016年以来,在该社区社会组织爱之光公益发展中心的带动和组织下,“妈妈”志愿服务队从四五人发展到有20人,已为社区近百位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提供志愿服务。
记者注意到,社区每位受助者还各有一张联系卡,卡上有结对志愿者的照片、联系电话。老人家中出现漏水,请谁来维修;老人行动不便,谁帮着买菜、购物……一些在许多高龄老人看来麻烦闹心的事情,铁心社区的老人们却不用担心。只要打个电话,就可找“妈妈”志愿服务队来帮忙。
“人人都会老,高龄老人更需要关爱,只要我们还在,就会将志愿服务继续坚持下去。”江双珠说。
(来源:南京日报;编辑/黄河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