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消防救援官兵重返北川:时刻准备着,为了不能忘却的牵挂

2018年05月12日 11:16:45 | 来源:交汇点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注定是一个无法忘却的悲痛时刻。

  历史如同罗马神话里的雅努斯,它有着两幅面孔,一副回望过去,一副注视未来。十年已过,与死神擦肩而过的他们现在过得怎么样?奔赴千里救援的亲历者们又有哪些变化?5月8日,十年前参加5.12汶川灾区抗震救援的南京市消防支队一行官兵们重返北川,回望救援遗址,亲历新城新貌,与他们当年从废墟中亲手拉出的孩子们紧紧相拥。

8日,南京市消防支队官兵重返北川。

  悲痛化为牵挂

  “她叫任思雨,6岁。是我们救出的第一个孩子。我检查了一下,孩子奇迹般地仅有些擦伤。看着她,看着身边被埋的许多已闭上眼睛的孩子,我忍不住想哭。”这是现任南京市消防支队司令部高级工程师张明晖十年前参与救援时记录的瞬间。2008年5月14日早上,刚刚徒步35公里抵达北川县城的南京消防官兵们在已成废墟的曲山幼儿园救出了任思雨和另外两名小朋友。而当时,北川上游唐家山堰塞湖有决堤的危险,所有救援部队正在撤退。

  “北川中学新区倒塌现场,一根国旗立在废墟中央,而废墟下面,是被掩埋的数百个孩子。”十年前,22岁的冯石刚担任南京消防支队特勤一中队班长,带着平均年龄20岁出头队友,在现场偷偷抹去眼泪。

  “怕家人担心,大多数人都没有告诉父母。”时任特勤一中队队长助理的马兵回忆说道,“都是第一次面对灾害,首先需要克服巨大的心理压力。一边是摇晃着的大山,一边是几百米深的山谷,下面还有怒吼的河流,眼前没有路,不定时会到来的余震、泥石流……我们没有时间悲痛,更没有时间休息,因为还有许多未知的生命等待我们救援。”

  用带血的双手为网吧少年肖雷刨出8米长的生命通道、为保全双腿历经48小时成功救出北川县交通局职员刘畅、顶着强烈的余震巧妙打通四层楼板救出被困125个小时的北川县劳动局熊吉才……一片灰色的废墟上,橙色的消防官兵用双手点燃一个个希望的火焰。

  十年来,从死亡线上被拉回来的每一个人,也成了南京消防官兵们心头的一份牵挂。“时常会梦见当时的场景,悲痛变成了牵挂。”时任南京消防支队特勤一中队队长的周军欣慰地告诉记者,“小思雨长成了高中生大姑娘,成绩在班里名列前茅;交通局的小伙子刘畅快要成家了……”

(图为十年前,南京消防在北川救援)

  “尖刀”队伍的铁血柔肠

  “如此大规模、全方位、跨地域参与灾害救援,是我们经历的第一次。”张明晖介绍说,虽然缺乏经验,但是支队官兵在救援行动中因勇敢顽强、不怕牺牲、善打硬仗的精神被誉为“江苏消防部队的尖刀和拳头”。

  而这支“尖刀”部队的锋利刀刃,非特勤大队莫属。南京消防特勤大队是全国首批组建的特勤大队之一,主要担负辖区内急难险重等各类灭火抢险救援任务。接到灾情消息,特勤大队第一时间精挑出31名思想素质硬、业务能力强、救援技术精湛的官兵以及8条搜救犬,成为第一批赴川救援小分队。

(图为参加救援的搜救犬。)

  进北川道路被封,他们每人负重50斤救援装备徒步进城;搜索到生还人员,他们几天几夜不合眼拼尽全力只为完整救出每一个生命;极端恶劣的救援环境中,他们时刻保持严格的纪律和昂扬的斗志;曾赴新加坡参加国际消防救援交流的张明晖用过硬的技术解锁一个个看似不能完成的救援任务……

  5·12汶川大地震,南京市消防支队先后派出150名官兵奔赴灾区救援,仅北川救援队共有38人,官兵们整整在北川奋战的13个日夜,共成功抢救被埋压人员23人,协助解放军、武警和兄弟消防部队侦察抢救被埋压、受困人员19人;帮助武装部、县武警中队、县公安局取出枪支86支,子弹4000余发,抢救现金14100余元,为受灾群众送医送药50余户120余人。

  “痛苦的不是肉体上的伤和累,而是我们不能再快点,时间不能再多点。”回想起十年前的救援,这群铁血男儿仍然热泪盈眶。

  “不过没有遗憾,因为我们一刻也没有放弃。”2008年5月19日,北川县的疫情加重,除防化部队和卫生防疫人员外不得进入现场,支队特勤大队主动请战,对新城区进行最后一次搜索,由张明晖带队14名特勤队员,冒着随时会被病毒感染的危险,深入疫区进行了最后4小时的搜索。

  时刻准备着

  “北川县的地图还能划出来,”现任南京市消防支队参谋长滕峰说道,救援时走过的路,至今都烂熟于心。不过,滕峰再也没回过北川,他认为,牵挂的另一种方式,是不断强大自我,时刻准备迎接下一次救援。

  “如果再有类似救援,我们会更有底气。”滕峰坦言,从2008年橙色消防军踏上救援的战场后,十年来,通过不断改进装备、整合队伍、参加国家级拉动检验,南京消防的救援力量实现了质的飞跃。

  十年磨一剑。

  近年来,南京消防全面加强支队战训队伍建设,强化战训主业意识,推动部队战斗力有效生成,建立健全战训人才库长效机制。每年组织2-3次战训干部到外地考察、学习,省内外发生较大火灾事故时,视情组织战训骨干到灾害事故现场进行调研。鼓励每名战训干部掌握一项专业特长,组建专业教练团队,开展各类专业培训,提升战训干部实战能力。

  由南京市消防支队特勤大队组建成立的地震救援队以地震灾害救援为想定科目,通过长距离徒步行进、营地搭建、现场通信、视频定位救援、雷达和音频搜索、倒塌建筑横向破拆顶撑、搜救犬搜救等7个项目的实战化训练,涵盖地震救援中应急响应、力量集结、组织指挥、生命搜救等4个环节,进一步提高参战官兵处置地震灾害事故的能力,加强地震救援队成员协同配合的默契程度。

  去年以来,南京消防不断落实“营区、社会单位、基地”三位一体组训机制,建成石油化工、大跨度大空间建筑两支国家级专业应急处置队伍,成功处置“3·30”扬子石化烯烃厂爆炸火灾等重大灾害事故,完成部局、总队系列重大演练任务,勇夺全省政府专职消防队业务比武竞赛团体冠军,被总队评为“执勤岗位练兵先进单位”。全年共接警出动8377次,抢救被困人员726人、疏散人员4368人、抢救财产价值10.53亿元,向党和人民交上了平安南京合格答卷。

  一晃十年,逝者已矣,来者可追。又是一年5.12,也是第十个全国防灾减灾日,这一天,南京消防将再一次走进各社区,开展防震减灾消防宣传,不忘历史的悲痛,共期美好的未来。

  (来源:交汇点 编辑/吴颖)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