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地震后来常就读的“绵竹班”孩子怎样了?央视纪录片《中国影像方志·绵竹篇》给你答案

2018年05月11日 18:01:06 | 来源:常报全媒体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5月12日是汶川地震10周年之日,当年地震后来常就读“绵竹班”的106个孩子现在怎样了?将于今年7月在央视播出的这辑纪录片《中国影像方志·绵竹篇》,将会告诉你一部分答案。

  “5·12”汶川特大地震之后,常州侨裕集团出资开办“绵竹班”,并于2008年儿童节正式开班,接收来自绵竹受灾较重的汉旺、孝德等镇上因学校严重受损而无处求学的106个孩子来常读书。

  记者连线《中国影像方志·绵竹篇》导演车越获知,该纪录片受中央电视台委托,由四川电视台纪录中心拍摄。摄制组于2018年初来常州取景,并多地采访了昔日“绵竹班”的部分学生、侨裕控股集团总裁陈礼斌、常州“爱心妈妈”、“绵竹班”班主任老师等,还在常州泰村实验学校取景,实地了解106名“绵竹班”孩子在常生活的点滴。这些采访内容将在《中国影像方志·绵竹篇》之“大记事”篇章中以影像的方式呈现在观众眼前。

  车越说,“绵竹班”的106个孩子如今大部分已考上大学,也有小部分人走上工作岗位。在他们的记忆中,江苏常州给予的温暖永不褪色。

  此次拍摄他们选取了路舒舒、张莉萍两个在“绵竹班”中年龄相对比较大的孩子作为代表。他们感恩于当时在常州受到的温暖照顾,在考大学时志愿都选择了常州及周边的大学,并在考上大学后屡次回到常州,还曾在侨裕集团实习。路舒舒被杭州一大学录取后,今年刚刚毕业;比她大一岁的张利萍在大学毕业后选择回到家乡工作。不久前,荔枝新闻曾专题报道过“绵竹班”的另一个孩子——汉旺镇的龚超,他们都对常州这座江南小城给予的温暖难以忘怀。

  (来源:常报全媒体 编辑/吴颖)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