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护士妈妈”日记:还原最真实的儿科护理

2018年05月11日 20:58:24 | 来源:南通发布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金眼科,银外科,哭哭啼啼小儿科”,儿科护理面对稚嫩的孩子,大概等同于游戏里的BOSS关卡闯关者,不是谁都能胜任。

  在国际护士节到来之际,让我们借由一本“护士妈妈”日记,走进儿科护士的真实场景里,一同感受她们的酸甜苦辣,渴望与心声。

  2002年加盟南通瑞慈医院,一直从事儿科护理工作,2008年成为一名儿科护士长,16年的儿科护理生涯,让瑞慈医院大妇儿科护士长、儿童医院一病区护士长吴晓燕养成了记录工作日记的习惯。

  酸——你不抗拒我,孩子才能接纳我

  2018年3月5日,今天新来的28床,医生考虑是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从进了病区开始,孩子便一直在哭,我们变着法儿地哄他,却也不见效,给孩子做皮试时,孩子哭得更厉害了,家长来了一句,“你们给我滚,孩子都被你们吓哭了。”护士很委屈,只得默默地回了护士站。

  冷脸、恶语,甚或暴力,这在儿科护士的工作中,并不是偶然。孩子生病牵动一家人的心,往往家长也会变得敏感脆弱。即便遭遇各种各样的“委屈”,正常的医疗工作不能受到影响,与家长成功实现沟通,达成理解,对儿科护士来说是必备的技能。儿科选拔护士,往往也因而不仅仅是看技术水平,还有看护士的心理承受能力和临场应变能力。那天的日记里,护士长就扮演起“协调人”的角色,安抚孩子,又跟家长沟通,告诉家长首先不能抗拒护士,正确引导孩子,告诉孩子护士阿姨不是坏人,是来帮助孩子赶跑疾病的人,应该感谢护士阿姨。一番开导后,家长终于有所领悟。

  苦——想要尽善尽美,必然需要更多的付出

  【2017年12月26日,从11月开始,病房里就是满负荷运转,加床,护士吧台贴着一排住院单,都是等着入院的。从早上一直忙到现在,走得腿酸,嗓子也哑了。不知不觉都已经六点半了,终于可以坐一会儿,还有教学课件ppt要赶。

  只要没有特殊情况,吴晓燕护士长总是习惯每天早上早到半小时,问一问护士夜班情况,去病房看看夜里新收入院的患儿和重点关注的患儿,医疗上的问题提醒医生查房时与家属沟通,护理上的问题则让下一班的护士及时解决或完善。所谓“优质护理服务”,就是从每天多一点的用心开始。“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吴晓燕说,想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儿科护士,就得做到这份儿上。

  辣——扎针有多难,在一双双关切目光的重压之下

  【2017年8月11日,今天15床孩子,两个高年资护士,两针穿刺都没成功,孩子怎么也不肯再穿刺了,哄了半个小时也没有用。孩子爸爸身上纹身看着有些吓人,却没想到孩子哭了,他也哭了起来,护士内疚得不行。我们的护士两针都没打上,让孩子受苦了,要是我也打不上,可咋办呢,我的心里忐忑得很,幸好我这一针打上了。啥时候能让我们的孩子生病不打针,啥时候有打针神器,目前现状,我们只能靠多多加强模拟练习了!

  对于儿科护士而言,如何进行及维护儿童的静脉输液是一项挑战性非常大的工作,如何不断提高静脉穿刺水平一直是儿科护士的“使命”之一。

  孩子看病时经常三至四个家长陪同,几双眼睛同时盯着护士输液,针还没进患儿皮肤内就已经扎进家属的心坎里。在输液过程中经常听到家长要求“一针必须扎好”,但小朋友的血管细,再加上生病,血管不充盈,同时哭闹,配合度差,输液时经常由两三位护士协助固定一个患儿,给护士的操作带来了极大的难度。穿刺室,也往往成了医患矛盾最易爆发的地方。

  正如护士长在日记中所写的:“穿刺所带来的心理压力,实在太大了。无论哪个护士都不敢保证,给每一个孩子穿刺都能一次成功。我并不需要家长夸奖我的技术好,我多么希望家长们能对我们的护士姐妹们,多一分支持和理解。”

  甜——你纯真的笑容,让我的心成为一片温柔的海

  【2018年4月23日,病房参加晨间护理,20床小姑娘的精神好了很多,正在梳头,看我进了病房,兴高采烈地朝我喊:“阿姨早上好!”知道她恢复了很多,我心里也特别高兴。2018年4月18日,11床的4岁小姑娘重症肺炎,爸爸妈妈都在日本打工,很少回来看她,孩子只有爷爷奶奶带着。晚上我去给她喂药,她很听话地依偎着我,口服药都极配合地吃了,还开心地跟我道谢。孩子这么乖巧懂事,好让人心疼。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为娇嫩的生命保驾护航,耐心已经成为一种习惯。轻声细语,循循善诱,只为了让孩子们不再恐惧,接受治疗,早日重获健康。

  在细如发丝的血管上一针见血时的成就感、精心呵护的生命重绽花颜时的喜悦感、独守一夜平安的职业神圣感无一不让儿科护士为自己的工作而自豪。

  与小宝贝们惹人怜爱的纯真眼神对视时,听到他们动听稚嫩的童音伴着甜甜的笑时,家长们留下一句感谢,带着康复的小宝贝出院时,那些曾付出的辛苦,就全都烟消云散了。

  “病人无医,将陷于无望;病人无护,将陷于无助。”儿科护士的工作,注定没有轰轰烈烈的壮举,但却充满了简单而平凡的爱。一代代瑞慈儿科护理人,延续“爱心加耐心”的传统,为患儿撑起一片蓝天。

  (来源:南通发布,编辑/程梦青)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