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8号,长江南京以下12.5米深水航道二期工程正式试运行。南京至长江出海口431公里的12.5米深水航道全线贯通,5万吨级海轮可直达南京港,10万吨级海轮也可减载抵达,江苏沿江港口全部由“江港”变成了“海港”。
“长江南京以下12.5米深水航道二期工程已按设计标准建成,试运行各项工作也已到位,5月1日开始已经按照设计标准投入试运行维护,决定从5月9日起,新调整的船舶航行规则生效,对国内外船舶开放航行。”交通运输部总工程师姜明宝正式宣布,长江南京以下12.5米深水航道全线贯通。
据了解,该工程是《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确定的重大项目,工程范围从南京至太仓全长283公里,总投资110亿元,历经7年建设。12.5米深水航道二期工程于2018年4月底通过交工验收,提前半年完成建设任务。江苏省交通运输厅副厅长丁军华表示,随着深水航道二期工程的全面建成,标志着江苏沿江港口全部由“江港”变成了“海港”,国际远洋运输自长江口向内陆延伸400多公里,作为长江经济带龙头区段的江苏,其水运优势将得到进一步的发挥:“二期工程初通以来,已为沿江地区加工制造等企业节约水运物流成本19亿元。5~10万吨级散货泊位单位岸线能力提升40%。深水航道促使进江船舶大型化和标准化,减小碳排放,5万吨级散货船与初通前采用的3万吨级散货船相比,单航次运输煤炭平均节约燃油1.91公斤/吨,碳排放量下降28%。”
二期工程所处长江河段水生生物种类多样,涉及多个自然保护区、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生活饮用水源保护区,生态环保要求非常高。工程指挥部指挥长任建华表示,工程建设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充分落实长江生态环境保护要求,建设绿色航道工程:“每年4-7月的鱼类繁殖季节,坚持做到停止一切水上施工作业,为水生生物繁衍和水生生态修复提供环境。投入8400多万元实施增殖放流等生态补偿措施,共投放水生生物苗种1473万尾、底栖动物500吨。在和畅洲和福姜沙水域试验性地建设10万平方米人工鱼巢和100亩生态浮岛,探索在大江大河水域建设人工鱼巢及生态浮岛的适宜性。”
(来源:江苏新闻广播/施忆 编辑/秀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