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传人卫芳:心线神针,用现代设计传承扬绣 “针画”之美

2018年05月07日 06:19:40 | 来源:海西头微信公众号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刺绣是中国特有的民间传统手工艺,在中国已经有二千多年的历史了。

  而抽象艺术,则是源于西方的一种艺术形式,我们最熟悉的抽象派绘画的代表人物就是毕加索。

  当传统的中国刺绣遇到现代的西方抽象艺术,会产生怎样的反应呢?

  2017年南京“紫金”设计展上,一幅来自扬州的大型刺绣作品《启程》,吸引了众多人的目光。

  与以往大家熟悉的刺绣作品不同,这幅《启程》借鉴了 西式抽象表现手法,运用形象夸张的蓝靛色海浪与块面化的仙鹤作为造型元素,构图精巧、色泽雅致、针法细腻,使得画面既有传统中国画的水墨气韵,亦有现代绘画的设计感,让很多人看了都觉得眼前一亮。

  这幅作品的作者,就是扬州刺绣的传承人卫芳 。

  刺绣这一行,枯燥又辛苦,不少和她一起学刺绣的伙伴都半途放弃了,卫芳却热爱上了这门艺术。打从有意识开始,卫芳就喜欢女红,但凡看到舞针弄线的活,她都跃跃欲试。

  1979年中学毕业的卫芳考进扬州工艺美术学校刺绣班,在老师的指引下,一头扎入“刺绣王国”里。 先学工笔美术,再一针一线地在绷架前 描稿、配线、打底、盘线、刺绣…… 别人眼里,辛苦又枯燥的学习生涯,在卫芳看来却是既充实又有趣。

  为了学好刺绣,她去新华书店买专业书籍,夜里看得兴奋而辗转难眠。见到别人家好的做工,她横看竖看,揣摩人家的针法和技术,思量自己的不足,想着怎样才能绣出这样高水平的作品来。

  1981年,卫芳从扬州工艺美校毕业,因成绩拔尖,被分配到了扬州绣品厂。

  从一开始做一些针法简单的衣服鞋帽上的小花样,到构图复杂,针法多变的工笔画刺绣;从小件到大件,凭着一股子专研好学的劲,短短半年时间,就从普通车间脱颖而出,被挑选进了精品刺绣车间。

  与普通车间的实用性刺绣不同,精品车间的艺术性画绣是个更为精细的活,对绣工有着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有绘画、色彩、造型等各方面的基础,还要求有对艺术美的鉴赏能力。

  意在针先,工夫在“绣”外,为了能完美地再现原作的意蕴,在刺绣作品中表现出原作者的艺术特色与风格,卫芳利用休息时间去看各种画展,揣摩画家的绘画意图,厂里组织的美术培训班,她也积极参加。

  凭着异乎常人的勤奋,和扎实的美术功底,年轻的卫芳,很快在精品车间崭露头角,终于在1984年的厂内设计工作室,内部招聘中,以优异的成绩,成为了一名设计人员。

  提到刺绣,大多人都会想到苏州刺绣。扬州刺绣与苏州刺绣的技艺虽属于同一门类,但由于受扬州历代文化的影响和扬州八怪画派的熏陶,追随中国画的文化内涵和笔墨情趣,“仿古山水绣”和“水墨写意绣”逐步形成扬州刺绣的两大特色。

  卫芳很好的传承了扬派刺绣,她特别擅长刺绣“扬州八怪”和各画家的写意画、工笔画作品,其绣品精美细腻,再现原作真蕴。

  2004年,卫芳设计的仿古双面绣地屏《沉香亭》参加第五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暨工艺美术精品展,获得优秀作品奖。自此卫芳一发不可收拾,《春山游骑》、《巫山梦》、《素艳》等几十幅作品在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展、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等国家级赛事中摘金夺银。

  三十多年的刺绣生涯里 ,卫芳见证了扬州刺绣由盛而衰的发展。

  在她看来,刺绣就是一种 “以针代笔、以线为色”的美术创作。扬州刺绣要传承发展 就要 紧跟时代美术的发展。

  2009年,还有两年就要退休的卫芳做出了一个重要的决定,她要离开单位,成立自己的工作室。她要出来做一些事情,为扬州刺绣找出一条新的方向。

  离开单位后的卫芳,尝试了在刺绣题材、颜色、针法、构图 、疏密关系等等多方面的创新,虽然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她并不满足于这些小小的创新。

  2015年,在一个徒弟的介绍下,卫芳认识了一位来自扬大的服装设计老师严加平。两人在刺绣的创新方向上有着相同的见解,因此二人一拍即合。

  2017年,经过卫芳与严加平两年时间的一次次探讨,试验,终于完成了这幅抽象刺绣作品《启程》。

  这辐作品是他们的第一次合作成果,虽然还有很多细节考虑不周,但方向是对的。他们会以此为一个新的“启程” 去探索扬州刺绣的新方向。

  卫芳现在最大的心愿是能将自己学到的扬绣技艺传承下去,只要愿意来学习扬绣的,她都愿意免费教授。

  卫芳说:“扬绣要发展,必须有人愿意学。要留住人才,首先要让大家看到扬绣的未来。”既然传统的刺绣很难获得年轻人的喜爱,那么用传统的手法来表现现代的艺术,也是一个新的发展方向。

  (来源:海西头 编辑/马腾达)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