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戏码头迎"玉蜻蜓" 锡剧大家感慨不已

2018年04月30日 10:35:22 | 来源:江南晚报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4月28日,众多锡剧流派名家和当地市民聚首玉祁“戏码头”,著名锡剧“沈派”名剧《玉蜻蜓》专场演出在这里热闹开演。值得一提的是,95岁高龄的沈佩华亲临现场。演出开始前,先生见证了“沈派”传人、国家一级演员卞雁敏、过之红的收徒仪式,锡剧艺术再发“新枝”。据悉,今年恰逢国家级非遗传承人、锡剧“沈派”艺术创始人、著名锡剧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沈佩华从艺八十周年。

  现场:再临戏码头,锡剧大家感慨不已

  28日下午,位于惠山区玉祁街道海瑞路旁的“戏码头”人头攒动,来到演出现场的戏迷们开心得如同过节日,现场座无虚席,还专门开设了外场观看区域,可以让更多的戏迷同样一睹锡剧名角风采。锡剧名家“沈派”《玉蜻蜓》的演唱会在当地群众中受欢迎程度超出主办方预料范围,后来主办方在影剧院外面广场放置LED大屏现场直播,以满足不能进场观看演出群众的需要。玉祁素有戏码头之称,锡剧群众基础深厚,这是由玉祁独特的地理环境及深厚的经济文化底蕴所决定的。早年间,玉祁民间艺人层出不穷且薪火相传,锡剧艺术成为玉祁及澄武边区人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玉祁成了锡剧发源地之一,时称“东有羊尖,西有玉祁”。玉祁“戏码头”之繁荣一直到“文革”才中断。本土民间锡剧艺人层出不穷且薪火相传。与此同时,看戏、品戏也是众多玉祁老百姓的“心头好”。

  历史悠久的玉祁“戏码头”是沈佩华难忘的地方。她曾多次到玉祁演出,玉祁人对锡剧的热爱和极高的鉴赏能力令她印象深刻。再次登临玉祁“戏码头”,沈佩华宝刀未老。同时,她感慨不已,非常感谢玉祁政府和热心人士恢复了玉祁“戏码头”,让其重新绽放出时代光芒。

  溯源:从艺八十载的“老戏骨”沈佩华

  提起沈佩华,锡剧票友无人不知。沈佩华1924年生于杭州,14岁时在上海投帖(拜师)于王洪生、王玲娣夫妇名下,再拜名伶陈媛媛为师,专攻花旦,后为了锡剧艺术只身一人前往南京。沈佩华扮相秀丽端庄,表演飘逸流畅、情真意切,唱腔细腻淡雅、含蓄隽永,柔情中略带悲戚,似涓涓流水,余音绕梁,感人肺腑。她的一曲《黛玉葬花》让著名作曲家陈歌辛、陈纲父子“第一次嗅到了锡剧沁人心脾的清香”。她的一首“春调”让著名歌唱家朱明瑛赶到南京向她学唱。在她的艺术生涯中,沈佩华主演了《红楼梦》《玉蜻蜓》《庵堂相会》《救风尘》《孟姜女》等优秀剧目。这些剧目演出至今,经典唱段被戏迷广为传唱。

  沈佩华一生曾多次为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陈毅等中央领导演出并受到接见。记者拿到的《玉蜻蜓》专场演出节目单上,印有沈佩华的多张老照片。1959年,沈佩华为全国八届七中全会演出锡剧《救风尘》,受到周总理接见。1960年,沈佩华在南京招待演出《红楼梦黛玉葬花》,受到陈毅副总理接见。1959年沈佩华参加全国人代会、政协会议,并在怀仁堂与梅兰芳、郭兰英、红线女、袁雪芬等文艺工作者合影。1960年5月1日,在北京天安门观礼台,沈佩华与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秦怡、张瑞芳合影。

  拜师:名家带徒,“沈派”已传三代

  专场演出前,举行了锡剧“沈派”传人、国家一级演员卞雁敏、过之红收徒拜师仪式。丹阳戏剧总团青年演员马玉、省戏校学生朱杭钰拜卞雁敏为师,玉祁戏码头锡剧名票陈晓燕、无锡市锡剧院青年演员周雁拜过之红为师。四位弟子表示将谨遵师教,潜心学艺,努力把锡剧“沈派”艺术发扬光大。无锡市文化艺术研究所副所长、无锡市戏剧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过之红2009年投帖于沈佩华先生门下,是“沈派”关门弟子。这次,过之红连收两徒,既有压力更是动力。

  这并非过之红第一次收徒。2015年,时任北塘区山北街道文化站站长陈静,拜过之红为师。当初,过之红拜师沈佩华时,就是为了博取锡剧诸名家之优长,丰富完善锡剧接班人的表演艺术。来自玉祁的陈晓燕,浑身上下透着江南女子的婉约与灵气,她长相秀气,天生一副好嗓子,而且有着超强的模仿能力,学谁像谁。至此,过之红已收下三个徒弟,三个徒弟也成为了“沈派”再传弟子。

  如今,由沈佩华开创的锡剧“沈派”艺术已传了三代,传承队伍达三十余人。其实,这些年,锡剧频频传出拜师收徒的好消息。“练好基本功,唱出好声音,为锡剧传承多作贡献”是过之红对徒弟提出的期望,而这也说到了沈佩华的心里。对于沈佩华来说,最让她牵挂的还是锡剧的传承。今天,看到“沈派”艺术枝繁叶茂,新枝萌发,她感到心安。

  传承:无锡频出招,让锡剧“年轻态”

  作为玉祁第七届三月三凤阜民俗文化节的重磅大戏,锡剧《玉蜻蜓》专场演出以沈先生当年的演出为版本,力求在音乐、唱腔、舞美等方面原汁原味地得以传承。女主角“智贞”由沈佩华的五位弟子:国家一级演员卞雁敏、过之红,锡剧名家闻丽君、彭伊娜、金冬梅分别饰演。其他重要角色特邀“锡剧王子”周东亮、国家一级演员董云华等担纲主演。

  现场,台上演出精彩绝伦,台下观众看得如痴如醉,但戏迷中还是以老年人为多,难得一见年轻面孔。据悉,为此,这些年无锡在培育锡剧青年演员跟观众上频出新招,让锡剧保持“年轻态”。去年,无锡举办了首届“太湖梅花奖”青年锡剧演员大赛。这是无锡政府部门专为青年锡剧人才而设的专业奖项,每两年评选一次。为了让更多年轻人接受锡剧,无锡市戏剧家协会设计了更为精准的送戏进村镇、进校园,在社区办“吴韵学堂”,在大学校园开系列锡剧课程,同时从内容和呈现方式上留住年轻人。5月26日、27日,锡剧《锡商》、《玉蜻蜓》将在无锡市人民大会堂演出,目前来看,开票情况不错。

  (来源/江南晚报 编辑/季玉馨)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