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江,王氏缂丝的第六代传人。
通经断纬、皇家御品、织中之圣,这几个关键词凑一起,就是传统丝绸艺术品中的精华——缂丝。
缂丝常用工具
王氏缂丝的前三代传人,都是清廷匠师:第一代传人王金停,专做宫廷龙袍褂子等;第二代传人王新定,曾为慈禧太后缂制八仙庆寿袍和霞帔等;第三代传人王锦亭,其作品《麻姑献寿图》曾于1915年参加巴拿马国际博览会并获奖。第四代传人王茂仙,参与创办了苏州刺绣研究所缂丝小组。
王建江初中毕业时,父亲王嘉良把他拉进了当时的吴县缂丝总厂。
“起初,我是不大愿意学做缂丝的,总觉得它和刺绣一样,是女孩子才会做的事情。”
但是渐渐地,王建江发现了缂丝艺术的魅力,并逐渐喜欢上了这门手艺。
王建江参与“平安故宫”工程纪念照片
王建江的父亲王嘉良曾被故宫博物院请去修补皇帝的龙袍,王建江跟随父亲参与此项工作,在修补龙袍中采用一些特别的工艺达到“修旧如旧”的效果,得到故宫博物院的专家们肯定。
2012年5月,王建江又为首都博物馆成功复制清代乾隆缂金十二章龙袍,并被首都博物馆收藏。
这件以十二团龙为主体的明万历黄缂丝十二章福寿如意衮服,龙体为孔雀羽毛缂织,遍体排列织有279个卍字,256个寿字,301只蝙蝠,271个如意。为与原件缂织技法一致,采用平织、结、盘梭、搭梭、字母经等7种织造技巧,共用去彩色丝线6斤,用掉了6000多根孔雀毛,10万米日本进口的金线,缂帛难度之大,令人叹为观止。王建江等5位王氏缂丝艺人花了3年时间才复制成功,再现400多年前衮服的风采。
(来源:情调苏州,编辑/程梦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