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苏网讯 在手机和网络通讯高度发达的今天,电子书大行其道,能够安安静静地读一本书也不再那么简单。今天(4月25日)下午,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举办“阅读一小时”挑战活动,倡导同学们放下手机,拿起书本。
盲文书:不一样的感觉
参与者需将手机装进信封,并用订书机封装,整个阅读一小时中,如果没有打开使用,就算挑战成功。在阅读的过程中,同学们还可以摘抄下美文名句,贴在留言区。参与活动的盲人杨同学表示,更喜欢纸质书籍的体验,凸起的盲文触感会让她直击作者的内心。“当拿起纸质书的时候,感觉是不一样的。”
阅读对于很多人来说,是件很简单的事情,然而,对于盲人来说,他们的阅读却只能通过“触摸”与“听”来实现。在畅游书海的路途上,盲人的阅读环境是什么样的,他们会遇到哪些问题呢?
这是一堂高一年级的语文课,盲生们正在摸读《赤壁赋》,这里的教材内容与普通学校基本无异,只是纸张换成了盲文。
南京市盲人学校文科组教研组组长陈秋节告诉记者:“盲文是一种拼音文字,他们需要触摸点字,这点字是六点乘一方,他们需要摸这个点。拼音文字在脑海中需要转换一下。盲文是没有声调的。他们读起来也没有字形的帮助。所以在阅读的过程当中,相对来说,比我们普通人读书理解上,增加了一些难度。”
叶泓霆是南京市盲人学校的高一年级的学生,四五岁时,视力开始下降,到了初中,就只剩下一些光感,小学一年级时,他第一次接触了盲文书籍。“一个字一个字都连在一起,我也不知道下一个字的读音是什么,就会比较困难,所以小时候读书,像读这么一页完整的读下来,每个字有意地去理解,可能要2到3分钟。”
进入初中后,叶泓霆对阅读产生更大的渴望。教材书里出现的朱自清、余秋雨等作家激起他强烈的阅读兴趣。由于视力限制,盲人比普通人更渴望通过阅读认识这个世界,他们通过阅读逐渐克服自卑心理,最后爱上了阅读。
南京盲人学校高一年级学生陈嘉怡说:“无论读什么书都能让我的心静下来,这就是给阅读给我最大的好处。”
但由于出行不便,他们只能在学校图书馆借阅盲文书籍,而学校图书馆所藏盲文书远远不能“解渴”。目前该校有1万5千本书,其中5000本是盲文,除了小学生用的一些常用词典,就是解剖和推拿专业的书籍,还有许多老旧不堪的世界名著。
陈秋节说,因为长期阅读还会有磨损,盲文纸也容易老化。相对来说,盲文书籍的存量不是特别多,整个图书馆目前为止,只能供应最基本的名著的阅读。
收费的电子读物 限制了盲人阅读
盲人阅读并非易事,目前市场上没有盲文书籍销售,除了教材。因此,盲生的阅读,现在还是靠听,包括有声读物和下载文档读屏。然而,一些电子读物的收费也限制了盲人的阅读。
陈秋节倡议更多的人能去关心盲人阅读,“希望每个社区都能提供一个电子阅览室,只要提供一台电脑,盲人就可以用电脑读屏的形式就去阅读。还有一个就是我们的盲生多数会使用手机,通过读屏软件,我们也希望有一些有声读物,能够向我们的盲生免费开放。”
(来源:江苏教育频道/黄迪 编辑/文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