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万斤藕烂池塘 跟风种植让南京农民“很受伤”

2018年04月24日 08:19:40 | 来源:南京日报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溧水区石湫镇九塘村100多万斤滞销的莲藕,前不久被爱心企业“以购代捐”终于有了销路。这件事经媒体报道后引起广泛关注,南京全城上演爱心接力,多家电商平台、单位食堂都助力销售,当地的藕农也从面临巨亏到现在还能赚一点辛苦钱。

  但并不是所有的藕农都能像九塘村的村民那么幸运,由于全国范围内的跟风种植,莲藕今年的收购价格一路狂跌。在浦口永宁联合社区、栖霞龙潭“水一方”等地,依然有百万斤的莲藕烂在塘里。

  价格大跌,百万斤莲藕烂池塘

  “每年的11月到次年4月,都是莲藕的上市期,过了这个时间,藕就会变老,不好吃。”望着自家池塘还有200多亩的莲藕埋在水里,浦口永宁联合社区的刘平安颇为无奈。

  按照亩产3500斤的平均值,刘平安的池塘里还有70万斤左右的莲藕,“往年藕的收购价至少都在每斤1元以上,今年每斤只有六七毛钱,我们给挖藕工人的工钱就要每斤四毛钱,赚的这点钱只够一年的肥料钱。这还不算地租、种子钱和日常管理的费用。我今年一共种了700亩,亏了100万元左右。”刘平安告诉记者,挖出来的500亩左右的莲藕,都以极低的价格被收购,这对他来说也是没有办法的事,“在塘里的藕可以作为藕种,但如果藕种太多,第二年长出来的藕就会变小,所以不挖不行。”

  在栖霞龙潭“水一方”附近,藕的收购价连六毛都不到,而且已经没人再收。藕农马大平说:“我还有300亩的藕塘,差不多100万斤左右,肯定不会挖了,就让它们烂在塘里作藕种了。”马大平说他还有几百亩池塘种了其他“水八仙”,能补贴种藕造成的损失,即便这样,他2016年亏了20多万,去年亏了50多万。

  跟风种植,北方稻田变藕塘

  既然连续两年亏钱,那么明年还会再种藕吗?刘平安和马大平的回答在肯定中都透着无奈,“谁也说不准2018年的行情怎么样,只有赌一把。”

  刘平安和马大平都是种藕30多年的老农,他们也经历过莲藕行情最好的时候。“2014和2015年,藕的收购价都在每斤2元—2.5元,利润很高。”马大平说。也正是因为那两年的好行情,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跟风种藕”的热潮。

  一位农产品经纪人告诉记者:“以前都是山东、河南、陕西等地的经纪人来江苏收藕,现在这些地方的农民开始自己种藕。藕的种植不复杂,塘里可以种,田里灌上水也可以种,只不过稻田藕的口感要稍微差一点,现在黄河边上的浅滩都有人种藕。北方的经纪人不来了,莲藕滞销和价格下跌就不奇怪了。”

  对于农民来说,跟风种植一直都是普遍现象,从去年的大蒜到今年的莲藕,菜贱伤农在各地都不鲜见。“大多数农民没有创新意识,看到种什么赚钱就会一窝蜂地上。再加上信息不对称,销售上过于依赖经纪人,辛苦忙碌了一年却丰产不丰收。”该经纪人说。

  市场调节,最终会达到平衡

  溧水九塘村的种藕大户王振彬如今成了网络名人,在媒体的帮助下,他那100万斤滞销藕在短短半个月基本上销售一空。事实上,王振彬也是“跟风种藕”大军中的一员,他从河南老家外出打工20年,去年和几个亲戚朋友凑了500万元,第一次种莲藕。“差点就血本无归了,幸好得到了媒体的帮助,我觉得自己非常幸运。”

  通过这件事,王振彬也总结了经验,“我种植的都是有机藕,现在已经在注册商标,也和一些电商平台、大企业食堂谈好合作。提前布局销售渠道,明年等藕丰收就不用愁了。”

  王振彬的“逆转故事”毕竟只是特例,谁都不知道未来的行情会怎样。对于如何彻底解决莲藕滞销的问题,浦口永宁街道正在进行探索,街道农业发展服务中心主任姚志刚表示:“单纯靠种植让农民增收很困难。我们联系了省农科院,一方面要引导藕农种植其他品种的水产品和观赏植物,有了景观,就可以把游客引进来,进行定向销售;另一方面,我们也在积极招商,引进藕产品深加工企业,比如酱菜、饮料、藕粉等,让藕农的销售有基本保障。”

  当然,自我创新和政府扶持都是外力,藕的销售最终还是要由市场说话。市农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就像前几年跟风种植芦蒿一样,最多的时候,八卦洲芦蒿种植达到了5万多亩,那时候价格也很低,现在减少到3万亩左右,达到了供需平衡,价格也趋于稳定。南京不是莲藕的主产区,跟风种植的现象并不严重,比如说以前是1万亩左右,去年也就发展到了1.2万亩,今年估计不会再增加。未来还是要靠市场的自我调节,最终会找到平衡的状态。”

  (来源:南京日报 编辑/吴颖)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