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运河 古韵今风】淮安:深挖文化遗产 大运河新时代焕发新生机

2018年04月16日 18:58:14 | 来源:我苏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开栏语中国大运河曾以其贯通南北的强大运输能力,推动整个国家经济的变革、文化的传播和社会的发展。如今,全长690公里的大运河江苏段仍然是全线通航里程最长、货流密度最大、运输效益最好的黄金水道,在江苏的经济发展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3月28日起,江苏广电总台推出系列报道:《千年运河 古韵今风》。


淮安:深挖文化遗产 大运河新时代焕发新生机

  作为大运河申遗的重要节点城市,淮安通过建设里运河文化长廊、大运河文化带等举措,深入挖掘"有形"、"无形"的文化遗产内涵,传承保护和开发利用并举,努力让大运河在新时代焕发新生机。

  淮安台记者吴冬梅:“我现在所处的位置,是在里运河文化长廊的起点,而从空中俯瞰,城水相依、水韵灵秀的生态画卷,正在我们面前徐徐铺展。”

  古朴的里运河碧水清波,乘坐画舫荡漾其中,两岸人文景观尽收眼底。

  游客殷永娣:“我是第一次来到淮安里运河,感觉运河两边的古建筑、风景都非常漂亮,感觉‘船在水中走,人在画中游’。”

  淮安市里运河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讲解服务部经理胡艳艳:“我们根据一些娱乐性的、故事性的穿插起来,和我们历史性的穿插起来讲,让游客在笑声中,又了解了淮安的运河文化。”

  作为大运河淮安段的核心区域,淮安共有2处遗产区、1段河道、5处遗产点被列入申遗文本。从2013年起,淮安正式启动里运河文化长廊项目。在保护优先、合理利用的前提下,从高起点规划入手,将全长15.6公里的文化长廊划分成清江浦、中国漕运城、山阳湖、河下古镇四大景区。以挖掘传统运河文化、淮安地域特色文化,以及生态保护和修复为重点,停建沿运河等待开发的房地产项目,对清江浦楼、吴公祠等历史遗存进行改造提升,还陆续在里运河沿线建设了一批运河博物馆,方便游客在欣赏旖旎风光的同时,更好地了解运河与淮安的悠久历史。

  淮安台记者吴冬梅:“我们现在来到的是位于淮安区的中国漕运博物馆,那么在我的脚下是一幅特别生动的运河动态缩略图。那只要我用脚这么轻轻一踩,有关于运河的传统文化就会缓缓浮现出来。”

  中国漕运博物馆讲解员杨庆:“我们馆记录着从春秋战国时期到元明清时期,运河对我国经济、政治起到的巨大作用。通过声光电与图文展板相结合的方式,给游客朋友们从视觉上、听觉上带来感官刺激,以有形的方式体现无形的文化。”

  经过四年多建设,目前四大景区中的清江浦景区已基本建成开放,并成功晋升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景区游客量逐年增长,仅里运河夜景游的游客月均就突破1万人。下一步,淮安将把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与江淮生态经济区、淮河生态经济带建设有机衔接起来,加快中国漕运城等地标性工程建设进度,规划建设一批遗址公园、非遗展示传播场馆和传承基地,同时加大水生态治理力度,大力发展文化创意、旅游休闲等关联产业,努力打造成为"游京杭运河,览漕运文化、看河工奇观、赏江淮风情"的最佳目的地。(淮安台 王祖曈/报道 董路/编辑)

(本条新闻版权归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