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挂职干部看苏州:全民阅读成张家港提升市民素质抓手

2018年04月10日 09:56:43 | 来源:西安发布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刘建明

西安新城区交通运输局办公室主任

挂职苏州市张家港市交通运输局副局长

  张家港从首个获评全国文明城市的县级市,到实现全国文明城市“五连冠”,多年来,张家港市已累计获得近200项国家级荣誉称号。张家港市城乡一体文明的做法和经验得到社会高度评价,被誉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景和方向”,张家港已成为一座全国闻名的“文明之城”。

  港城气质如何“炼”成?

  刘建明说,“团结拼搏、负重奋进、自加压力、敢于争先”十六字张家港精神,已成为张家港文明城市建设的力量之源、城市之魂。厚植文明基因,张家港有三大“法宝”。

  一、既有“颜值”又拼“气质”

  张家港精神引领文明城市建设 

  多年来,张家港市坚持把传承和弘扬“张家港精神”融入文明城市创建,不断赋予“张家港精神”新的时代内涵。 

  全民阅读成为提升市民素质抓手 

  张家港早在2012年就发布了全国首个覆盖城乡的“书香城市”建设指标评价体系,将书香“送”到城市的每个角落。如今,全市建立图书馆总分馆体系,设立社区阅读服务站、24小时图书馆驿站、最美阅读空间、森林书屋、图书漂流亭,实现了知识分享、书香传递等。

  搭建各种平台引导市民道德实践 

  在文明创建中,张家港市积极搭建各种平台,让市民投身道德实践。如推进诚信建设制度化,建立守信联合褒奖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常态化发布“诚信红黑榜”;专门出台移风易俗实施意见,遏制大操大办、铺张浪费之风;连续12年开展“寻访身边好人张闻明”行动,引导市民见贤思齐、崇德向善。

  二、从“政府推动”到“全民合唱”

  市民成为文明创建的“主力军” 

  志愿服务是张家港文明创建由“政府推动”向“全民合唱”转变的一个生动缩影。张家港积极搭建“时时可为、处处可为”的平台,让市民便于参与、乐于参与,成为文明创建的“主力军”,张家港平均每天开展33个志愿服务活动。“学雷锋·志愿服务伙伴计划”、《张家港志愿者礼遇办法》等制度相继出台,打造“志愿者+行业服务”新模式,使得志愿服务成了张家港人的文明风尚。2017年,在张家港友爱港城网站注册的志愿者团队达909支,注册志愿者5.8万名,其中71%以上的志愿者参加了服务,累计服务时长达109万小时。

  “城市e管家”监管各类问题 

  上世纪90年代,张家港市动员群众用80万把笤帚扫出了全国第一个卫生城市,就是一个“全民合唱”的生动范例。4年前,“城市e管家”公众交互平台投入使用,市民只要拍张照片,城市管理中出现的各类问题就可以快速反映给相关部门。截至目前,“城市e管家”平台处理各类反映问题和建议超过24万件。     

  三、重在创新 久久为功

  文明创建始终是“一把手”工程 

  1995年10月,中宣部、国务院办公厅在张家港召开全国精神文明建设经验交流会,在全国掀起“张家港热”。23年来,精神文明建设“一棒接着一棒传,一任接着一任抓”的传统始终不变。 

  多年来,文明城市创建在张家港市始终是“一把手”工程,每年春节后市委、市政府召开的第一个会议,都是精神文明建设总结表彰大会。

  张家港市始终坚持精神文明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同谋划、同部署、同实施,每年由市文明办牵头对机关、乡镇进行考核,精神文明建设指标权重达到50%。

  “天气图”系统解决创建问题

  张家港定期对主次干道、背街小巷、建筑工地及农村社区环境等31类地方进行抽查,抽查结束后,在“张家港文明创建天气图”系统内部生成时间、地点、问题描述等相关信息, 并在“天气图”上发生问题的点位加上一朵乌云,限期整改,整改到位的改成笑脸,没有整改到位的就改成闪电。逾期未整改的单位,将在年终的绩效考核和文明单位评比中给予扣分处理。

  “天气图”可以系统性地发现、解决问题,让职能部门更好发现管辖范围内的薄弱环节,并做到举一反三,争取不反弹。

  (来源:西安发布  编辑/桂丹)

layer
快乐分享